【逆權運動】看不見恐襲看得見良心 行出來「盲撐」

【逆權運動】看不見恐襲看得見良心 行出來「盲撐」

過去數個月的反送中運動,每日上演一幕幕令人寢食難安的場面,視障人士雖無法親眼目睹這些畫面,但仍確信要走出來,「盲撐」香港人。為了補充視障人士接收資訊的缺口,一班義工特意開設facebook專頁,將近日社會運動的圖像資訊,透過文字傳遞給他們。

今年37歲的Billy,患有先天視網膜色素病變,目前只能看到光影。其實他以前還能看得到,但這個病會日漸惡化,情況越來越差,就如今日的香港。

關心政治的他曾任職議員助理,自2003年7.1遊行開始,幾乎所有大型遊行都有去,近幾個月就更頻密,上街原因很簡單,「當見到政府施政有問題,社會變差,愛這個家的香港人,就有義務和責任上街,向社會、向政府表達訴求。」他慨嘆2014年至今,香港已變得不一樣,「政府對市民聲音訴求的態度變了,社會氣氛也變了。如今放催淚彈已是家常便飯,就算是和平集會,你都不能肯定遊行後可安全回家。」

Billy每次大型遊行及活動都會出席,但為免家人擔心,他只能做「和理非」。

恆仔幾乎所有時間都拿着手機上facebook和telegram,了解運動的最新發展。

15歲的恆仔(化名)先天失明,但無阻他在反送中運動走到前線的決心。

「我也有感覺…光聽都憤怒」

大部份遊行Billy都是和太太、父母出席,為免家人擔心,加上身體限制,他只能做「和理非」。網上有大量反送中運動相關的圖片及片段,牽動着港人的情緒。看不到這些畫面,Billy直言可惜,「很多驚心動魄的畫面,如7.21(元朗)恐襲、警方8.31無差別襲擊市民,無啦啦被速龍捉埋一邊打,我只能靠文字和別人描述去大概掌握,共鳴感一定不夠大家強,畢竟畫面會觸發人的情緒。但其實我們都有情緒感覺的,只是沒一般人那麼容易觸動出來吧,不過光聽都足以令我覺得憤怒。其實看到與否,都不會影響我的立場。」

所有事態畫面,Billy都只能憑空想像,說起各區壯觀的連儂牆,他都想親身去感受,「起碼知道貼得有多高、多密集,但畢竟有些事不是摸一次就想像得到,假如有朋友在旁告訴我memo紙上寫了甚麼,就能令我更了解。」

雖然他無法做前線,但他相信每個港人在這場社會運動中都有自己的崗位,「我喜歡寫文章,就選擇在不同平台寫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向身邊因種種原因未能參與的人解釋社會發生甚麼事,也算是出了一分力吧。」

(左起)Zoe、DD、Mona 是fb專頁「香港口述影像時事專線」的義務管理員。

管理員從網上挑選了這張在機場拍攝的照片作分享,因為他們覺得橋上的小情人和橋下的示威者,相映成趣。

走在前線 手足助撤離

當社會局勢越來越危險,警方濫捕濫暴,大部份視障人士為自身安全,都會退下前線,但只得15歲,先天失明的恆仔(化名),卻選擇走在前線,「現在的時勢,令我看不到都要走出來,可想而知這個政府真的黐咗線。」他說。

6月開始的遊行,各區放映會,甚至圍堵警署,恆仔大部份都有去,「我在視障人士中算比較前線,有些人很佩服我的,真的不是人人都夠膽去。」恆仔口中的前線,其實就是和警方對峙時,相隔兩、三條街的距離,他甚至連裝備都沒有,只隨身帶備幾個感冒用的口罩,「有人覺得現場危險,但當警方舉橙旗,或開第一槍,我就會離開,一定先保護自己。」

港鐵封站「幫政府叫我們不要出來」

恆仔說,他的爸爸是深藍,媽媽是深黃,他每晚在窗邊大叫口號,爸爸都不准,但媽媽卻隻眼開隻眼閉,「都有叫過我不要去,但我堅持,她明我想做甚麼都沒有阻止,只是間中打電話問我在哪,叫我小心一點,都放心的。」

視障人士出入各區都很倚賴港鐵,但近日經常封站,恆仔覺得很憤怒,「別說我們視障人士,就算對健視者都很大問題。因為遊行巴士會改路,一封站,我們就很麻煩,甚至去不到。其實封站是間接幫政府叫我們不要出來,但這樣做就漠視了視障人士的需要,坐那條路線並不代表去遊行,我外出吃東西不行嗎,真的很冤枉。」

遊行示威活動遍地開花,幾乎每次都無定向,到最後總是步入混亂狀態,記者好奇全失明的恆仔,每次到底是如何離開?「明明平時問人路仲難過自己搵,但今次真的很感受到香港人的守護精神,我每次都靠旁邊的陌生人指引,就算要走都會推着我走。」某次九龍灣遊行,恆仔印象最深刻,「那次最危險,像走難般,彩虹和九龍灣中間的路很奇怪,有鐵欄、膠欄,前後左右都有一群人照顧我,他們會叫我摸摸欄杆,大概描述有幾高,教我跨過去。去到另一旁會有人幫忙,所以我一點都不怕。」

恆仔近幾個月都長時間拿着電話,戴着耳機,留意網上最新消息及號召,再去現場響應,手機數據不消半個月就用了大半,要去商場借WiFi慳住用,「網上有很多即時片,但不在現場不會知發生甚麼事,只有聲音,聽到有人起哄,親身到現場就清楚得多了。很多陌生人會帶着我走,邊走邊說附近在發生甚麼事,告訴我哪裏有人舉起美國旗,現場感受是不同的。」

口述時事 捍衞視障人士知情權

視障人士日常主要靠電台及聲音接收新聞資訊,有一定局限,曾有視障人士想了解6.12中信大廈抗爭活動的撤退情況,一班口述影像員就趁機在6月尾開設了一個fb專頁「香港口述影像時事專線」,將近日社會運動的圖像訊息,透過文字傳遞出去。

香港其實有機構提供讀報服務,視障人士可致電收聽,專頁管理員之一Zoe說:「但圖像描述就很缺乏,坊間亦沒有服務做到這件事,我們就是想補充這個缺口。今次運動多了很多現場直播,記者會邊做邊形容,其實可有效幫助視障人士接收資訊。」

見乜講乜 不偏不倚

反送中運動資訊氾濫,部份真假成疑,幾個管理員收到義務口述員供稿後,必定會做簡單的fact check才刊登,另一管理員Mona說她們還有一個注意事項,就是視障人士單靠聽覺去接收資訊時,專注力有限,所以會盡量在十句內完成描述,以免他們失焦。

管理員有時偏向選取自己有感覺的相片或片段去作文字描述,她們直言個人立場一定有,但都不會投射在文字描述上,管理員DD說:「我們想維持持平的取態,不會偏幫,只會講相片上的事物。最希望大家說出對那些新聞、議題有興趣,甚至有連結的,我們都會先寫,會好過我們自己篩選。」

大部份文宣或資料只得圖片,沒有文字版本,管理員會盡量親自逐個文字打出,不想忽視視障人士的知情權。也試過見到有圖片的說明只簡單寫了「警方近距離向示威者射催淚彈」,管理員就會再加以具體描述距離到底有多近,當時人的反應、表情等其他周邊資料作補充,「希望專頁內的讀者,收到的資訊不只是一幅圖,而有更全面了解。」

記者:黃子配
攝影:洪輝進、鄧欣、盧君朗、陳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