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人性滅絕祇有3cm - 畢明

離開人性滅絕祇有3cm - 畢明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故事。

太恐怖的演出,太吃人的社會,這個時勢看《JOKER》,會滴汗,觸目驚心,不安到窒息,發現現實不仁,可以把人推到離開人性滅絶祇有三厘米。

Joker可不是說笑的。

他歇斯底里地笑,錯timing,錯地點,神經錯亂。他有病,腦部出了問題,無定向喪心病狂地隨時笑,自己也無法制止,預示了他失控的人生。片中主角的笑,Joaquin Phoenix說他是精讀又狂煲"pathological laughter" 病人的醫學紀錄片而練成的。

我沒有見過更痛苦更悲哀的笑,明明在笑,如泣血,慘不忍睹的扭曲。沒有人明白。盲、啞、跛、甚至感冒,別人看得見的故障和缺憾,會同情諒解;病態笑,祇惹人討厭,招來欺凌。笑笑笑有什麼好笑!

人有病,不恐怖,社會有病,最恐怖。

「應該多謝那個冇gear爆晒缸,仍『只是』向天開槍的警察」,香港真人真事。開槍,向天不向人,要多謝,差不多要表揚。因為另一邊廂,全副頭盔武裝的暴警,自己走向人群,近距離、行刑式向中五學生心口轟了一槍。

更暴力是之後不盡快施救,見死不救,更猙獰如獸。

社會有病,會煉成小丑。

由超級英雄到超級悲劇英雄。荷里活電影的主軸近年傾向轉性,願英雄光環歸塵土,把射燈方向改變照着壞人,變身主角,未必英雄,一定悲劇。世界變了,社會變了,人心變了,電影也要變了。就算是英雄,都是dark的。全世界都有病。

"I hope my death will make more cents than my life",小丑卑微如蟻的生命點題。Make cents,玩食字,雙重祝願他的死比生更有意義和更有價值。悲劇到盡頭的歌德式反英雄人物。

媽媽在家叫他「happy仔」,他的職業是逗人笑的小丑,願望是棟篤笑匠,諷刺穿骨。儘管活在基層,掙扎於貧窮,折騰於病患,欺凌於都市,被生活拒絕得很厲害,乘巴士逗小孩玩都會被家長嫌棄,而他又會亂笑,在公眾場所,有點變態;但他一直努力做人誰怕氣喘。

他的生存是個錯誤,活着是個笑話,每天迎接他的是不公義放題,你仲可以正常?在道德淪喪,秩序敗壞的葛咸城,他是被屈、被炒、被出賣的地獄黑仔王。都算。原本他還是安份守己,累得連自尊都凋零下,瘦骨嶙峋中還侍母至孝,對人溫柔。可惜通通冇好報。

人生最大的諷刺,是他不是Joker,他的人生是個joke。人們不laugh with him,卻laugh at him。

刺激過度,被排斥的亂七八糟,再赫然發現自己真實身世的可憐,病患的根源,連相依為命的母親都是害他的、騙他的,人就會負荷不了,會癲。被迫殺人、入魔,並嘗到認同、存在和快感。離開人性毀滅又近一步。

可怕不是劇情令人認同暴力,是虛構的故事近於寫實,不公義太貼身,令觀眾理解和同情一個身世可憐的殺人犯,可能忘了他已黑化到濫殺,成魔仿似瑰麗的煙花。

導演自認片中主角Arthur Fleck參考過《的士司機》的Travis Bickle,都是社會邊緣人,孤獨寂寞被社會遺棄,慢慢發展出反社會偏激人格。我也想起奉俊昊《上流寄生族》中的基澤,是生活是嫌棄是陰差陽錯令他殺人,而他的殺戮,令觀眾有嗜血快感。上流、既得利益的嘴臉和傲慢,值得碎屍萬段,迫瘋下流的可憐人,活該,才警世。

片中羅拔迪尼路也是吸Joker血的人,社會就是吸人血的地獄,老是倒楣老是被利用老是被放血的人,失血過多容易喪失理智,最後人性滅絕。

小丑的刻劃是個caricature,Phoenix的演繹犀利得貼近浮誇邊緣,偶爾和萬劫不復調情。

本片沒有《的士司機》的深度,發人深省像Travis的憤世容易被挑動利用,成為政客的工具。但本片動魄驚心,它的成功也是它的危險,太擁抱崩壞迫人,會忽略了有些界線不能沒有,社會和現實不仁不能成為成魔的藉口。

《Game of Thrones》龍母黑化的不能接受,就是強調成魔你便輸了,你成為了你最討厭,你想推翻的那種人。

社會再不仁,成魔再吸引又「順理成章」,都是軟弱的表現。做個更好的人,會堅強追求更好的社會,因看見不公義,而建設更公義的社會,破壞是為了建設。做個更強大的人,是能夠"withstand some of the ugliest things life can throw at you",並擁有"the ability to maintain hope for a brighter morning even during the darkest nights"。

在改變世界之前,別讓世界改變你。

要令社會變好,不讓社會把你變壞。

IG:budmingbudming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