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美國仍是十月一日,但香港已是十月二日,是警察首次用真槍實彈擊中抗爭者後的一天。雖然只有一位抗爭者受槍傷,但那是極近距離開槍,令肺部受重創,且接近心臟,生死一線,希望他能平安度過。
今早看到這消息時,大學同學的WhatsApp 群組正在談論這件事,我還未參與,只見兩位同學說了幾句後,另一位同學卻不發一言地突然退出群組,看來是終於忍受不住群組裏的黃絲言論,決定眼不見為乾淨。其實這不是一個黃絲為大多數的群組,如果那些口不認藍心實藍的也算為藍,我估計是藍多於黃;大家一直以禮相待,盡量少談政治,出聲的大多是黃絲,藍絲似乎在容忍。不過,早前已有一位同學退出,今天是第二位。然後,群組裏一位沉默的藍絲突然貼了一則新聞,沒加評論,報道的是「示威者縱火破壞荃灣商戶,搗亂零食店毀銀行櫃員機」;貼這則新聞的用意盡在不言中:看!這些暴徒的破壞行為,累及無辜,實在太離譜了,你們真的能接受嗎?(接着群組就開槍事件還有些爭論,但無謂寫出來了)。
對於以上問題,我的回答會是:「接受到。」我沒有在群組裏這麼說,因為貼新聞報道的那位同學並沒有那麼問,我只是估計他的用意;不過,要是他真的問,我是會直接給他這個誠實的答案:「我接受到抗爭者的破壞和暴力行為。」
我接受到,是因為我嘗試從年青人的角度看這場抗爭運動。
像我這一輩或更老的人,如果是事業有成、衣食無憂、有車有樓、甚至是已身為傑出人士的,很容易變成老海鮮(又稱「老屎忽」)。所謂老海鮮者,就是沒考慮到自己生得逢時,在成長和發展期間有很多出頭的機會,還以為自己現在所有,不過是個人努力的成果;見到香港的年青人好像諸多不滿、怨氣日重、行為反叛,便認定一代不如一代,完全無視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對他們造成的巨大壓逼,沒有考慮他們那種苦無出路、連理想也不敢有的掙扎。世界永遠是屬於年青人的,不鼓勵和扶助下一代,反而步步相逼,其實是在毀壞香港的未來。這不是很顯淺的道理嗎?
在我成長的年代,香港這殖民地雖然沒有民主,但仍然是法治的社會,民主社會的基本自由都有,沒有嚴密的監控,沒有以言入罪這種事,更不會因為政治原因而「被自殺」或「被消失」,有錢人也不必擔心被政府逼迫「奉獻」財富。現在的年青人眼見中國政府控制、壓迫和愚弄人民的各種手段,不想香港很快就變得和中國一樣,先有五年前的雨傘運動,現在乘反送中條例再起抗爭,行動跟五年前的不同,可以說是激進了,也可以說是更有決心和更進取,但動機是一樣的,簡言之,就是盡力爭取活得有自由和有尊嚴。(雨傘運動和當下的抗爭都有很多成年人參與,包括不少有識之士和專業人士,我只是想集中講年青人。)
從年青人的角度看,這場抗爭運動是為自己的將來而奮進,參與者不是人人都走到最前線當衝衝子,但參與的精神和訴求是一致的。抗爭越演越烈,逼得香港政府和警察展出真面目(黑警不是一日煉成的),暴露了繁榮穩定的表象下種種制度上的弊病,年青人於是更加認清到非抗爭不可。另一方面,警察的濫捕濫打越來越離譜,抗爭者的暴力隨而加強,那是被迫出來的,而且,他們為這個地方已付出了很多,作出了很大的犧牲,被打被抓,我還能責備他們嗎?
這場運動絕不是一群少不更事的年青人鬧事,發洩不滿,否則運動不會持續那麼久,也不可能有那麼多年青人以各種方式積極參與,不怕打,不怕被捕,甚至不怕死。藍絲老海鮮們,請不要輕看和曲解香港的年青人,他們比你們年青時的政治識見、勇氣、甚至道德情操可能都強得多了。對,甚至包括道德情操。剛才在臉書看到區家麟描述抗爭者中槍後發生的一件事,容我借來用作為「甚至包括道德情操」一語的感人例子:「請留意中五學生中槍後,旁邊有一黑衣示威者不顧自身安危,不理前方有警察持搶指嚇,仍想走前救人,立即被警察撲倒地上;他沒有掙扎,被警察壓住時,仍然奮力大聲呼叫,不是為自己,而是提示旁邊記者及警察,有人中槍,快救人……」。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