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一場反送中風暴,令香港面目全非,平日的鬧市已變得越來越清靜。記者到銅鑼灣走了一圈,發現倒閉潮已漸漸殺到,吉舖處處,隨便數數已發現27個之多。香港8月零售數據亦大跌23%,銷售金額縮至10年前一樣,有業內人士指街舖租金雖已回落,但傳統旺區舖位依舊無人問津,業主尋找長租客不成,因而轉為向短租散貨場埋手。
記者:鍾耀恆、吳美茸
專賣碗碟民生貨品的王先生,人稱「缸瓦佬」,近期接到大量地產經紀來電,每星期都有逾十個舖位讓他選擇,昔日數十萬元月租一間的銅鑼灣舖,如今短租價回落至10萬元以下。王先生亦密密在港島區睇舖,但坦言暫不考慮傳統旺區,因港人現時不敢出街,去得遠就怕無車回家,因此開舖都傾向選擇西環、灣仔、觀塘、荃灣等民生住宅區,做街坊生意。
「其實好幾年冇喺港島區做過,呢幾年啲舖全部係藥房,一係就做食肆,我哋冇辦法畀租,見到香港人消費模式慢慢變咗,我都轉為去近住宅地區。」採訪當日是缸瓦佬在堅尼地城新舖開店首日,早上10點左右已見店內人頭湧湧。他說兩日前才簽約收鎖匙,只花一日裝冷氣裝燈,之後將早已準備好的貨架連貨送到,第三日就可以開工做生意。
保險公司拒承保元朗店
王先生舉例,假如一間舖月租5萬元,日租就是千多元,加上兩名員工日薪共千多元,每日的成本就是約三千多元,每日做到六至七千元生意,就夠生存。碗碟是民生必需品,但利潤不及藥妝及珠寶首飾,因此這類小店最多只能負擔8萬元租金左右。
近月旅遊及零售市道轉差,王先生認為可能是好事,始終市場需要調整,「舖租咁貴,好似旺角豉油街8呎乘10呎都租3萬蚊,可以賣咩呢?租金平番落嚟,就好多民生舖都做得到,最緊要客買得開心,啲貨又靚又平。」然而,持續示威對缸瓦佬生意亦帶來負面影響,尤其在旺角警署附近的總店,不時因大規模封路、封港鐵,導致生意大跌,估計蝕了幾十萬元。為了自救,他關了部份生意不佳的分店,9月更轉移到各大商場做展銷,追回損失。
「元朗以前都好好㗎,因為好多新家庭入住,會去大馬路、教育路買嘢,但自從有事發生之後,見到啲人好似鍾意出荃灣買,我哋之前間元朗舖,一到夜晚七點,半條街冇晒人,人人都唔敢行夜街,所以元朗區都係做唔掂。」除了治安問題,王先生更指保險公司不願承擔元朗店的第三者責任保險,「可能要加好多保費,但我問佢哋加幾多都根本唔答,所以買唔到保險,我哋都唔會再做元朗。」
籲年輕人放膽出外嘗試
缸瓦佬這招牌不經不覺已做了廿年,雖然不時搬舖,但靠着社交平台一直跟熟客聯絡。去年更將品牌帶到馬來西亞,現已有11間分店,最大一間達4,000平方呎,而租金只是香港十分之一,營業額則做到香港三、四成,「做生意要有危機感,每年都有唔同危機要拆,所以心入面要成日諗變,唔好一無生意就賴呢個賴嗰個,淘寶夠勁啦!都害死好多傳統生意㗎!」
王先生靠着香港人最厲害的靈活變通,無懼風雨,他奉勸年輕人應放膽出外嘗試,不要被困在一個地方,「香港人係國際兒女,如果覺得喺香港諗唔掂,應該要衝出去,我都後悔走得遲,唔使喺香港做來做去都係養班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