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專題:和勇同行 捍衞將軍澳

港聞專題:和勇同行 捍衞將軍澳

一場反送中運動,令原本素未謀面的人變成兄弟、戰友;同時亦令原本親密的家庭關係變得勢成水火。將軍澳這個人口40萬的中產社區,一向太平,但8月起發生大遊行後街坊與警員爆發嚴重衝突,兩星期後又有最嚴重的連儂牆斬人案,連串事件令這個原本屬和理非社區的居民走上街頭抗爭。《蘋果》走訪多位將軍澳街坊,當中有父子同心並肩抗爭,亦有16歲守牆青年與父母冷戰……
記者:金敏琍 謝頌昕 盧藹雯
攝影:麥超億 周子惇

重返事發地點,陳恭信兩父子質疑警方濫暴冇王管。

暴警扑爆頭 connect父子情

8月4日晚上,51歲的將軍澳街坊陳恭信飯後與20歲出頭的兒子到景林公園,不明不白的被防暴警一棍扑穿頭要縫九針,兒子靖橋在防暴警重重包圍下求見父親的畫面更令人印象深刻。一次無妄之災令陳氏父子關係更親密,事隔兩個月重提舊事,靖橋仍然傷心流淚。

警方事後未有任何跟進,包括未有落口供及提出檢控,「我可唔可以幫佢(警方)搵個理由,等佢扑我變得合理化啲呢?我諗唔到,我唯一諗到係佢太攰,情緒控制唔到,佢扑落嚟嗰棍純粹發洩。」陳恭信已向警察投訴課提出投訴,近日更與其他警暴受害人發起眾籌,向警方民事索償或提出司法覆核。

無故遭扑爆頭,陳恭信計劃向警方索償及提司法覆核。

子怕血 「更怕冇咗佢」

陳恭信有一子一女,分別廿多歲及十多歲,任職工程業的他今年初因工作過勞輕微中風,幸及時醫治現時並無大礙,但已暫停所有工作調養身體。當晚無辜受襲,一度擔心身體情況再度惡化,「因為我曾經小中風,所以都好驚,如果佢嗰棍扑到我內出血,後果可能好不堪設想」。

陳氏父子日前重回景林公園被扑傷現場,陳恭信坦言沒有憤怒,但作為兒子的靖橋難忘當晚目睹父親頭破血流被防暴警按在地上的情景,當日記者置身現場目睹靖橋又急又怒,在防暴警面前據理力爭要求見父親的深刻一幕。靖橋自言一向怕血,當時是頂硬上裝強,「阿爸俾人扑嗰晚,我成手都係血,我第一時間唔係諗啲血令到我有幾驚,我係擔心我真係會冇咗佢,因為一個人流血時可大可小,佢仲要流咁多血。我嗰晚喺醫院真係好擔心」。

這幾個月的事件,不單造成社會嚴重撕裂,亦令無數家庭因為政見不同而出現嚴重矛盾和分化。陳恭信自言身邊有很多朋友與下一代出現嚴重分歧,但他認為家人應以愛出發,互相尊重,加強溝通,「我諗係身教,我以前所有選舉都有投票,呢個係我哋公民責任,我哋要實踐我哋責任,可能佢(兒子)睇得多,耳濡目染下有啲影響。但後期佢影響咗我好多,包括𠵱家嘅資訊,好似一啲接收資訊渠道,連登、Telegram都係佢教我用,所以係互相影響、互相幫助,當你係尊重佢,肯聽佢意見,佢係會感受得到,老土啲講句,就係愛囉,一定要互相之間愛對方」。他坦言一家人都支持追求民主自由,早年已帶兒子參加六四集會和七一遊行。

斬人案目擊者:應該組自衞隊

位於景林邨與頌明苑之間的「景林連儂」,8月20日發生反送中運動以來最嚴重的連儂牆傷人案,兩女一男受傷,其中一名女記者肺部刺穿一度命危。血案令人心惶惶,但無減居民守護的心。《蘋果》找到當日目睹事發經過兼拍下疑兇樣貌的陳小姐。她憶述,當時跑步路經景林連儂,聽到爭吵聲回頭見到疑兇高呼「我忍唔住喇」,然後拿刀追斬兩名女子。疑兇斬人後逃入頌明苑,陳小姐拍下他容貌之餘亦一直尾隨,直至對方嘉明閣附近不知所終。

目擊斬人案的陳小姐認為警方當日調查馬虎,希望勿因政見不同而有差別待遇。

即時報案 不滿警方草草調查

陳小姐跟蹤疑兇的同時,亦一直聯絡警方,但警方卻在事發後半小時才到達,她質疑警方敷衍,更不滿的是當過百街坊洗樓巡區,警方卻草草收隊,其後有街坊在梯間找到血衣,警方才折返現場,陳小姐坦言生氣,認為警方不公。目擊血案經過令她不安,過去喜歡凌晨跑步的她會提早跑步,見到年輕人在連儂牆附近都會「幫吓眼」,又稱街坊不能再盡靠警方,商議組成自衞隊。

西貢區議員黎銘澤指,將軍澳是一個以核心家庭為主的社區,住有不少兩代家庭,包括中年或老年父母跟年輕子女,或年輕父母搭小朋友。將軍澳地理上很孤立,入夜後港鐵停駛便近乎對外隔絕,所以深夜或凌晨上街的都是附近街坊和居民。正因他們在將軍澳居住多年,熟悉區內隧道走向,因此他們都熟路,遇到警方驅散都能迅速離開。

父母和理非 守牆人盼理解勇武

防暴警9.21首次在將軍澳發射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是這個社區自6月反送中逆權運動以來最嚴重警民衝突,也成為16歲中五男生阿希與家人鬧翻的導火線。為令兒子就範,父母實施經濟封鎖,但阿希堅拒妥協展開冷戰,他希望父母理解自己上街原因,只為守護同路人及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

阿希稱盼父母能理解,他上街只為守護同路人及爭取自己的未來。

阿希在連儂牆做哨兵,會帶直遮、哨子及對講機。

遭經濟封鎖 堅持上街

8月20日景林連儂牆斬人案,激發阿希事後為連儂牆做哨兵。每當同路人出現修復或貼新告示,他便現身守護,特別留意有沒有持武器的可疑人。站在守護最前線,他自備哨子、長傘和對講機,為怕父母擔心,「通常話落街買嘢,諗唔到原因就話落牆幫手」。

回顧逾百日抗爭,阿希幾乎出席所有活動,但原來6.12之前,他只是一隻「港豬」,連父母都比他走得更前,2012年國教風波,是父母告誡他洗腦教育有多可怕。事隔七年,6.12防暴警在政總外亂放催淚彈一幕,終激起他上街。抗爭初期,阿希會向父母報平安,但父母漸漸留意到他夜歸,直接問他是否走上前線。他憶述,第一次攜着豬嘴等裝備回家,「一打開門,佢哋好驚訝咁望住我,問點解會有呢啲裝備」。

阿希說,父母不喜歡「衝衝子」的行為,他是獨生子,父母最擔心他的安全,叮囑他不可以身試法,近日警方多次出動卧底更添父母憂慮,「你黐埋嗰啲可能係卧底,一捉就捉埋你」。但最令他反感的是父母對前線的誤解,7月28日中上環的抗爭,觸發阿希和父母激烈爭吵,當時示威者首次用「火魔法」,父母對此反感,但阿希認為可換取抗爭者逃走時間,三人越吵越烈,阿希更氣憤至爆粗,激發家庭冷戰。

9.21當晚警方拘捕一名13歲男童引起街坊不滿,阿希亦有包圍將軍澳警署抗議。至凌晨,警方連放至少20枚催淚彈,其間父母不停發短訊着他回家。當日凌晨4時多,阿希平安回家,憂心如焚的父母忍了一個下午,至晚飯時間責備他遲遲不歸,他則認為父母不理解現時警暴之無理,三人又大吵一場。阿希說,今次不會退讓,但父母卻使出經濟封鎖的新招。口硬的阿希說現時尚有積蓄可維持,到山窮水盡再想辦法。

問到有甚麼要對冷戰中的父母說,阿希指最欣賞爸爸肯了解前線的行動,更盼望母親理解抗爭者的動機,只因作為年輕人,他和其他打爭者是一起守護未來,爭取未來的民主自由。

封母為偶像 方仲賢:佢揀咗雞蛋

黃藍政見在一場逆權運動中造成不少家庭撕裂,多次挺身護子的方仲賢母親,被將軍澳街坊視為支持運動的「中堅分子」,既落力參與區內遊行,又不斷向前線派送物資,兩代人站在同一陣線,羨煞不少年輕抗爭者。就連性格內斂的方仲賢都開口讚揚母親是他的偶像,「雞蛋與高牆,佢揀咗雞蛋嗰邊」。

方仲賢兩度無理被捕,方媽媽多次挺身護子,羨煞不少年輕抗爭者。

「呢個年紀去前線唔容易」

方母自稱曾是「淺藍港豬」,過去一直認為「衝」就是破壞,搵錢至上,全因要母兼父職擔起頭家。方媽媽曾日做三份工,工作18小時,有一段時間甚至要向銀行借貸度日,認為勇武抗爭等如破壞安寧。如今願意拋開成見,起初無關政治原因,只純粹想了解兒子,一直以為方仲賢是個長不大的細路,直至兒子大學入學前,方媽媽WhatsApp叮囑兒子步入人生第二階段,要自己面對所有事,她沒有預期兒子會回應,豈料方仲賢寫了一封信,偷偷夾在母親的護照內:「我從來冇讚過你叻,但我知道你湊大我唔容易。」方媽媽去旅行發現已經是數天後的事,當堂淚灑機場。

方仲賢謂十分欣賞母親在運動中的無限支持,「雞蛋與高牆,佢揀咗雞蛋嗰邊」,更大讚媽媽「係偶像嚟,佢呢個年紀、角色、身位要走上去中前線做支援,真係唔容易」。方仲賢表示,他走上政治路徑其實和媽媽有點相似,少時只是一個疏於學業的小男孩,也曾留級,一直只愛獨自閱讀歷史書、政治人物傳記,直至遇上雨傘運動,一下子啟蒙了他,令他渴望升上大學,希望藉大學學生會的身份,宣揚政治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