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詩詩:在創傷中活 - 區聞海

醫醫詩詩:在創傷中活 - 區聞海

寫這小詩的時候,想着一本著名的書《論死亡與臨終》裏面講述末期病患者的五個心理階段。港台節目李怡「一分鐘閱讀」有一集談到這書,很簡潔,這兒轉抄:

「一九六九年,瑞士出生的美國精神科醫生伊莉莎白‧庫柏勒—露絲(Elisabeth Kubler-Ross 1926-2004)寫了一本《論死亡與臨終》的書,提出末期病患者精神狀態有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與接受。此書問世後,掀起死亡學的革命浪潮,使臨終病人的心理受到關注。庫柏勒—露絲曾協助無數瀕死病患安詳面對死亡。她晚年致力救護愛滋感染兒童的同時,自己卻中風癱瘓。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她寫下回憶錄《天使走過人間》,記錄她一生不無爭議但對許多人充滿啟發的生命經歷。」

作者認為接受死亡是人生的成長。五個階段不一定單線地依序,最後也不一定走到「接受」的終點。

《看着》

近來像在看着一個至親
在生與死的邊緣掙扎
盡量不太難過
盡量安靜地心痛
看着維生指數
另外看一點書
做一點不完全相干
也不是不相干的事
那是我生活
和面對生活的方式
不是逃避或是不去面對

也不是視作自然
人世間
千千萬萬種
放置、被放置
的悲哀現狀
守待正被催生的一切
盡量輕放
守待不是告別

不肯深埋在地
不被告知走向
盡量生活如常
就如今天
在校園的下坡路上
膝痛
看着一只雙色的鳳蝶無聲
上下左右在無花的草間飛翔

(作者為醫生、生命倫理學者)
區聞海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