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增惹民怨 抗爭沒「大台」

失業率增惹民怨 抗爭沒「大台」

伊拉克人自10月在網上動員「為權利示威」(#Nazel akhod Haki),導火線是上月底深受人民愛戴的反恐指揮官薩阿迪無故被撤職,但底下埋藏失業等多年來不受當局正視的民怨,亦是首個沒有「大台」的抗爭。

貧窮率破50%

眾多民怨中,最逼切是失業:伊拉克最大主僱是政府,但今年職位數目放緩,大學生畢業等於失業,世界銀行數字顯示當地年輕人失業率達25%,是全國整體失業率的兩倍。政治分析員阿爾內爾說:「當年輕人都找不到工作,還聘用83,000名外勞,是不可接受;眼見逾萬間工廠倒閉,50萬職位化為烏有,貧窮率破50%,人們再不能沉默。」

阿爾內爾續說:「人們有無盡但合理的要求,例如醫療服務下滑、教育體制崩壞、失業率、城中散播非法武器、綁票暗殺無日無之,宗派左右權力分佈,以及伊朗在國內的干預。」

民不聊生源於管治腐敗,伊拉克在推動反腐的「國際透明度組織」全球榜排第12名。基於民心所向,這次示威未有什葉派教士薩德爾(Sadr)等政教力量動員,只由學者義務統籌,有份示威的前軍人艾哈邁德說:「今天我們只想擁抱人民和國家,我們不要政黨、高官或長老參與這場運動。」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伊拉克專家阿達說沒有大台的運動有如雙刃劍:「這亦是示威者的弱點,抗爭將何去何從?我看不到明確方向。」
法新社/阿聯酋《海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