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分急挫 反映一國兩制失敗

社會評分急挫 反映一國兩制失敗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硬推《逃犯條例》修訂的代價竟是一國兩制。最新民調顯示,市民對自由、繁榮、民主、法治和安定的五大核心價值指標評分全線下跌,有四個指標更跌至回歸以來新低,亦有三個指標不合格。

「遊行示威自由」跌幅最嚴重

負責民調的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鍾庭耀指,五項指標的跌幅「好慘烈」,以目前最新指標而言,一國兩制已經「絕對失敗」。

民意研究所在上月16至19日成功訪問了逾千名市民,結果顯示,5項核心社會指標中,跌幅最大的是安定指標,由今年5月初的6.29分跌至4.05分,其次是法治指標,由6.2分跌至4.41分。至於最高分的自由指標及排第二的繁榮指標,分別只有6分及5.87分,瀕臨不合格水平。

細分之下,自由指標當中,跌幅最嚴重的「遊行示威自由」,由6.15分大跌至4.68分,之後是「罷工自由」,由5.86分降至5.04分,至於「新聞自由」的跌幅雖微,但僅維持在剛剛合格的5.72分。至於跌幅嚴重的法治指標中,「司法制度公平程度」由5.63分跌至不合格的4.37分,連帶市民對終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的評分,亦由62.7分下滑到57.1分。

鍾庭耀稱,5項社會指標評分在今次民調中「下跌得好慘烈」,若以評分衡量一國兩制是否成功,則「當前指標顯示係絕對失敗嘅」。他希望指標分數能反彈,但需要市民、政府和中央一同去做,又建議既然2022年就是回歸25周年,即「50年不變」的一半時間,在解決目前的管治危機後,當局應盡快前瞻之後25年應如何走下去。

另外,鍾庭耀特別就十.一槍擊事件表態,形容當日情況「去到災難嘅邊緣」,為免警方與示威者暴力再升級,建議當局減少出動速龍小隊,就算出動也要明確顯示其警員編號,並不要再喬裝示威者等;示威者亦不應以「攬炒」方式綑綁社會人士利益,改以公民社會商討、法律行動或全民投票等非暴力行為。同時,當局應檢討特首林鄭月娥的對話會形式和時間表。
■記者呂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