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早前推出新指引,收緊券商孖展總額,並調低炒家押股借貸的成數,明日生效,惟許多券商叫苦連天,因以「零佣金」招徠客戶後,正是靠證券孖展利息維生。新政還可能有「火燒連環船」效應,有市場人士指不少押股的細價股莊家已出貨套現,避免遭斬倉。本報統計多間龍頭券商的持倉,多隻股票自指引公佈後紛紛暴跌,部份更跌逾八成。
2017年中「粉塵爆破」後,證監會注意到多家證券經紀行對於孖展融資可能過於進取等問題,或危及其財政穩定性,於今年4月發表《證券保證金融資活動指引》,過渡期為6個月。據指引,撇除新股上市融資後,證券行的孖展總額將被限為其資本的5倍,並要就「關聯證券」及「主要證券抵押品」這兩個項目控制風險,前者涉及同一集團或公司發行的證券,後者則為除藍籌股外的、一些低流通性投資項目及雜項投資項目的擔保品。另外,加緊限制再抵押銀行的股票孖展金額,並設立壓力測試。
張華峰轟條例「太辣」
九大證券組織近日建議當局押後實施,但據稱只獲證監會同意初期寬鬆處理未合規的券商。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質疑,證監會「多數承諾都唔兌現」,又批評條例「太辣」,「如果兩隻股票相關,例如互控,按揭比例亦要下降。」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估計,證監會擔心市況不佳,趁未有問題先出招,「有咩事就唔會燒到落佢頭上。」有業界人士指出,券商一般對押股借錢收取2至18厘息,新政除打擊以此作收入來源的券商,亦會波及細價股,「上星期有好多隻炒上想沽貨,怕之後券商call loan冇錢還被斬倉。」
綜合證監會數據,應從保證金客戶收取的款項金額在去年6月的高位為2,071億元,在今年6月則降至1,696億元。據三大券商龍頭金利豐(1031)、海通國際(665)及國泰君安(1788)資料,孖展融資金額從近年高位回落17%至31%,海通最為明顯,在2016年錄208億元,但在今年6月僅餘144億元。
中央結算紀錄顯示,獲三家龍頭證券行戶口代持50%股權的上市公司,分別有40家、24家及15家,自指引公佈當日後,它們代持股份中逾八成股價下跌,跌幅平均為35%、24%及30%,個別股份跌幅誇張,金利豐的「代表作」有錢唐控股(1466)和金匯教育(8160),跌幅分別達85%和83%。海通國際代持的海航科技投資(2086)累跌幅度亦大,達69%。國泰君安代持的五龍動力(378)亦錄70%跌幅。
記者:孫樂祈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