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8月零售-23%有紀錄最差 10月料更慘

港8月零售-23%
有紀錄最差 10月料更慘

【本報訊】反修例風暴重挫本港零售業,政府統計處昨公佈,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4億元,按年急插23%,遠低於市場預期跌14%,創有紀錄以來最大單月跌幅,情況差於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坦言目前未見曙光,料黃金周生意至少跌一半;她呼籲地產商共度時艱,否則會「逼死我哋啲零售商」。
記者:黃碧基 李海澄

零售業8月已面臨寒冬式影響,不少與自由行相關類別商舖受重創。按零售商主要類別計,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跌幅最大,按年插47.4%;服裝挫33.4%;百貨公司貨品、藥物及化妝品均跌約30%;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則插26%。

謝邱安儀於電話會議上表示,「廿幾年嚟未見過咁大跌幅,跌得好急」,指由於社會事件致零售商面臨嚴峻情況;她指零售業是否見到曙光,視乎政府何時適切回應示威人士訴求。若社會運動完結,屆時仍需時在國際上恢復口碑。

反修例風暴持續多月,每有示威活動、警方清場,附近商舖大多關門;圖為十.一灣仔情況。

料黃金周生意跌近半

謝邱安儀表示,若社運升溫,導致更多商場關門、零售商門市結業,會令總銷售跌幅擴大,預計10月零售跌幅會較8月及9月擴大。本報十.一當日直擊遊客區,發現多區氣氛慘淡,猶如死城。她指黃金周首日零售商普遍關閉三至八成店舖,甚至有公司全線商店關門,估計黃金周跌幅近半。協會維持全年零售銷售雙位數跌幅的預測。

她呼籲各大地產商伸出援手,惟目前僅有零星減租個案,謝邱安儀特別點出新城市廣場、YohoMall、元朗商場及港鐵商舖影響甚廣,「難聽啲講,(唔減租)真係會逼死我哋啲零售商」。旗下會員亦盡量節省開支,包括呼籲員工放有薪假、暫停聘請兼職員工等,業界亦有零星裁員個案。

學者:轉做街坊生意

謝邱安儀指中美貿易戰爆發後,已有中小企因而結業,加上社會運動,有中型企業不敢預計「可以捱到幾時」,業界對情況感悲觀,「有生之年未遇過咁大挑戰」。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表示,深受自由行歡迎的珠寶首飾、服裝等類別均跌,主要由於暑假碰上社會運動,「如今唔少本地展覽、旅行團都取消咗,所以好傷」。他預計9月零售數字仍會延續雙位數跌勢,但跌幅會稍收窄。本港正經歷零售寒冬之際,徐建議零售業考慮轉型,主攻本地消費者,「做街坊生意」,增加誘因帶動消費力。

政府發言人指,由於經濟前景轉差,示威活動拖累消費情緒及旅遊業,零售業銷售短期內料持續低迷,將密切留意相關情況,以及對勞工市場和經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