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中衝突升級
同在國慶之日,內地大事慶祝、民眾歌舞昇平;香港處處衝突、警察全城開槍。在「黑色十.一」,港人繼續抗爭之路時,首次有警察發射實彈,擊中示威者左胸,此舉無疑令本港局勢雪上加霜,投資信心進一步受動搖。由於香港陷入困局,市場會憂慮往後內地對香港的態度,若內地作更大程度干預,勢將引發更多外商撤資或大行減持港股的情況。
2.中美貿談未明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貿談的態度一向變幻莫測,令人難以捉摸,再加上兩國在知識產權、技術轉讓等核心爭議範疇未見有妥協空間,協議之路寸步難行。另外,美國早前將2,500億美元中國貨品關稅稅率,由25%升至30%的執行期押後至本月15日執行,此關稅會否再度延期亦是焦點。市場面對上述眾多未知之素,風險胃納難免降低,資金態度相對審慎。
3.10月股災陰霾
過去十年,港股只有兩年的10月出現跌市。惟每隔十年爆發的十月股災,跌幅高達雙位數。2018年10月,大市陷入貿易戰困局,跌10.11%;2007年美國爆發次按危機,負面影響於翌年浮現,恒指10月挫22.47%;1997年香港時值金融風暴,恒指10月挫29.41%;1987年10月的港股跌得驚人,當時美股出現恐慌性拋售,漣漪效應下,恒指單月暴跌43.2%。
4.英恐現硬脫歐
10月31日是目前英國脫歐的大限。英國首相約翰遜堅持在任何情況都會如期脫歐,並表明無視早前國會已通過阻止無協議脫歐的法案,即若他未能在10月19日前,與歐盟達成新的協議,須申請延遲脫歐。此舉無疑是與國會對抗,有反對黨派計劃將約翰遜拉下台。英國內鬥為脫歐添亂,大市的政治風險仍然高企。
5.地緣憂慮升溫
沙地阿拉伯兩個主要石油設施於上月中受襲,燃起市場對地緣政治的憂慮升溫。FXTM全球市場研究主管Jameel Ahmad表示,市場關注美國9月20日宣佈增加派駐沙地士兵的數量,認為此舉令到中東局勢氣氛進一步緊張。外媒早前報道,沙地油田全面修復可能需要「很多個月」,並非該國承諾的10周。當前局勢無疑為投資市場及油股帶來進一步的波動。
6.憧憬內地救市
內地官方9月製造業PMI雖然回升至49.8,但已連續第五個月在盛衰分界線之下,意味製造業仍在收縮。內地救市的態度成為左右大市關鍵。雖然人行已表明無意跟隨環球央行減息,但有分析指,內地於財政政策仍有調整空間,如中期借貸便利(MLF)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有助加強短期流動性。而消費、基建等支撐經濟的行業較大機會獲國策支持,走勢有望看高一線。
7.A股左右後市
相比美股,港股受A股主導影響為重。近期A股明顯跑贏港股,除了由於較能受惠國策,亦因獲更多跟蹤國際指數的基金注資,有關資金對股市有基石作用,減少市場波動。若A股向好,將利好投資氣氛,亦有助推升中資股比例較高的恒指。由於內地現時傾向透過定向降準等方式,令資金直接流入有需要的對象,股市因「大水漫灌」而爆升的情況不再,反而趨向利好個別板塊。
8.港經濟勢衰退
政府遲遲未能有效處理本港困局,使本來疲弱的經濟雪上加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月中表示,預計第三季GDP按季出現負增長,連同第二季GDP按季收縮0.4%,意味本港經濟即將陷入技術性衰退。經濟轉差之下,企業盈利難免受到拖累,變相令股市表現受壓。特別在本地市民消費意欲大減、遊客人數持續下跌之下,零售業已陷入寒冬,相關的本地收租股、零售股於第四季走勢難以樂觀。
9.歐洲前景黯淡
上周一歐元區、德國及法國公佈的9月製造業PMI均遜預期。被譽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繼續失速,製造業PMI大跌至41.1,為逾十年以來最差。上述數據反映歐洲前景依舊黯淡。歐央行雖然早前宣佈於11月重啟量化寬鬆,每月買債200億歐元。惟此舉激起多國財金官員質疑其必要性,內部罕現分歧,加上現任歐央行行長德拉吉將於月底離任,有關刺激政策的推出仍存暗湧。
10.美或暫停減息
美國息口走勢的前景撲朔迷離。聯儲局副主席克拉里達上周表示,現時美國經濟狀況良好,通脹預期符合儲局2%的目標,暗示局方毋須再減息,或令市場的減息憧憬落空。聯儲局下次議息會議將在10月29日至30日舉行。彭博最新利率期貨顯示,市場預計儲局本月底按兵不動的機會逾56%;再減息0.25厘的機會為44%,意味本月減息機會仍是一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