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人語】年輕建築設計師幫忙 免基層與蟑螂同眠

【建築人語】年輕建築設計師幫忙 免基層與蟑螂同眠

【建築人語】
鄭兆泰的面書,引述了荷蘭年輕歷史學者兼作家Rutger Bregman著作《Utopia for Realists》的一句:「我相信未來教育關鍵不是為您準備另一份無用的工作,而是為生活的美好做好準備。」(I believe in a future where the point of education is not to prepare you for another useless job, but for a life well lived.)


香港僵化的填鴨教育,生產出一部部考試機器。究竟投身社會,選一份薪優糧準、「有嘢唔使做腦細又吹我唔脹」的絕世筍工重要?還是做一些會令社會變好的工作重要?三十歲的鄭兆泰毅然選擇了後者,在他的青葱搏殺年華,沒有太大掙扎。

港大建築系畢業後,出身於基層的鄭兆泰也曾虛榮地入過中環的外資建築大行工作,專責起內地的大型樓盤、shopping mall之類。「畫則都係為變錢,幫個客賺錢是唯一目標,項目都是賣斷的,之後無人會諗可持續發展。係會賺好多錢,但不是我想做的事。」他不想老來點算「曾付出幾多心跳,來換取一堆堆的發票」,早在他讀書時就立下志願,「想幫社會做啲嘢。」

細個時母親帶他逛商場,媽媽睇衫,他睇樓和商場設計,深感香港建築設計的單調。歌舞昇平的國際都會,鄭兆泰卻對一班基層有使命感,後來更發掘自己的興趣,在於建築現代主義的本土化現象、可負擔住房及亞洲新興的城鎮化模式。

棄大都會 赴印度拜名師實習

二〇一三年是轉捩點。鄭兆泰參加了九龍倉為培育香港年輕建築設計師而設的「建築設計實習計劃」,獲得三十多萬港元的資助,到海外國際級建築師樓實習一年。其他學生選英國Foster + Partners、瑞士Herzog & de Meuron、荷蘭UNStudio,到大都會開眼界,他偏偏選了印度的RMA Architects。

「因為我一直崇拜哈佛大學城市設計及規劃學院著名的印度籍教授Rahul Mehrotra,他除了是國際知名學者,亦在印度擁有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他很有人文關懷,經常跟民間組織合作改善社區建設,興建大學圖書館和公屋、在貧民窟建公廁等,亦曾協助貧窮的大象飼養員設計平房,讓他們跟大象一起生活。」於是,他慕名到了教授孟買的工作室,每天以roller鞋代步,在大街小巷踏半小時roller再步行二十分鐘上班,度過了充實又難忘的一年。

孟買有「寶萊塢」的雅號,電影滲進舞蹈,充滿了色彩與歡樂。這吸引了鄭兆泰思考,「何以貧民窟之城會造就世界藝術?」第三世界國家體驗對他啟發極深,孟買有亞洲最大的貧民窟,同時是繁榮的商業城市,貧富懸殊極大。「聽說全球三分之二沒有廁所設備的人口,就在印度,他們都慣在樹底或草叢解決。他們缺乏公民教育,新建的公廁很多時被民眾改成商店士多,必須有持續的管理才行。」鄭兆泰感慨地說。

「香港用冷氣便以為解決一切環境問題,冷氣未普及時大家反而會諗多啲,騎樓底擋風擋雨、對流窗都講求通風。」在物資短缺的社區做建築,自然更需要利用有限資源和設計發揮效用,例如着重天然通風設計代替冷氣和玻璃。「教授很重視人與社區關係,他認為一幢樓出現應該讓人與人之間有更多互動,而不是以石屎作為阻隔人的屏障。」

回流落區 貫徹關心弱勢社群

回港當香港大學高級研究助理時,曾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合作,透過大學師生在社區攜手參與,協助弱勢社群增強其自力更生的能力。從家訪、設計、弄模型、鋸木、做家具、搬運、裝配、後期跟進工作都一手包辦。

他開始探訪香港的劏房家庭,幾乎天天落區做家訪,替他們設計蝸居家具。「小朋友成日屈身在碌架床做功課,會影響發育。我做過三層的碌架床,最低那層可當梳化用,小孩子可以在枱面做功課,升高了的空間令男主人不用在地上與老鼠蟑螂同眠。」他又看見劏房戶只有很小的生活空間,他們經常關門煮飯沖涼,當中的家具容易發霉,「我們鼓勵他們開窗造對流,替他們加蚊紗,其實不費分毫的點子,但沒有人告訴他們。」在學校做出一比一的試驗品後,鄭兆泰甚至會在床上睡一個晚上,感受一下舒適度。

「其實一個屋村設計得好,住客歸屬感強啲、公共空間有互助氣氛,大家彼此認識互相照應,在劏房我見到這種合作,其實可以發大到社區。」

義務設計 解決香港住屋問題

對於香港的住屋問題,鄭兆泰認為必須從批地着手。對於近期有發展商捐出農地改成建屋用地他表示歡迎。其實他也有參與長沙灣英華街的組合社會房屋計劃的設計工作,將一幅約二千八百六十五平方米的空置休憩用地,改為過渡性房屋。中標才有生意,設計是無償投資,所以沒有建築師願意免費做前期工作,鄭兆泰不怕蝕底去做。

「好多區議員話,為何有地不直接起公屋?但有很多地規劃了不是用來做住宅。例如這地是用來建公園的,但附近屋苑未建好暫未需要公園,如果用來建四層高的組合屋可以紓緩急需住屋戶的壓力。」組合屋造價成億,但若可以拆走運到其他地方,是可以攤分成本。「民間主導由NGO參建,但他們不懂起樓,惟有建築專業人士肯幫他們才行。」

鄭兆泰正準備十一月的建築師執業試,希望將來可以為更多低下階層居民改善生活。「世界上最需要建築師幫助的,並非先進發達國家,而是第三世界的貧窮地方,以及貧富懸殊嚴重的地方。你以為基層的人正等待你幫忙,其實當義工時我覺得自己才是受益者。」

香港不少劏房戶被迫廚廁合一,環境極不衞生,家具也容易受潮發霉,鄭兆泰教他們空氣對流的重要。

孟買的貧民窟是低下階層的工作、休息地,前舖後居很正常,但公廁卻很尊貴,大部份人都在樹底解決,讓鄭兆泰啟發很深。

鄭兆泰特別重視劏房戶小朋友的發育,這張可以開展為工作枱的組合櫃,讓小朋友不用屈在碌架床做家課。

鄭兆泰親身了解劏房戶的需要,為他們設計靈活又具功能性的家具。

印度大象是低下階層的朋友和生財工具。孟買建築師特意設計了人象共融的住所,讓他們24小時互動,很有人文關懷。

採訪:鄭天儀
攝影:鄧鴻欣
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