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個星期我雙眼受到「攻擊」差點流淚了,但不是因為吃催淚彈,而是身在台北的電影院裏,觀賞台灣全本土製作的青春籃球電影《下半場》。
早在一年多前就知道台灣有公司籌備開拍一套以當地高中籃球HBL為主題的電影。這幾年我每次都會特地去台北觀賞HBL總決賽,甚至有時乘公幹之便也去現場看較早的八強準決賽,全因為台灣高中籃球所傳達的熱血與意義,實在十分觸動我;而我本來就是運動電影迷,只要是運動片,不管是真人紀錄還是虛構劇情的都不錯過,所以得知這部《下半場》開拍的消息,實在很興奮。後來電影團隊在當地著名的新生橋下籃球場舉辦了公開海選角色活動,尋找又能打球又能演的年輕新演員,其中一個負責選角的顧問就是我的朋友,台灣著名籃球評論人丹尼哥王承文,由此知道這部籃球電影是認真走「真實系」路線,而非靠特技天馬行空,更是充滿期待。
到前星期我隨球隊傳鬥士去台北打新聞盃,在丹尼哥穿針引線下,我們全隊獲得電影公司盛情招待入場,終於可以觀賞這部等待已久的《下半場》。結果電影給我的那股感動還超過預期,故事很平衡地把籃球主題結合兄弟親情與競爭,描繪生活上的抉擇,再灑一點青春無悔與純愛。這種戲劇套路其實很容易流於煽情,但導演張榮吉本身擅拍紀錄片,在描寫和對白使用上十分的克制,感情表達得極真實;編劇蔡坤霖的劇本帶着文學味,把籃球比賽和球隊境遇等情節與其他「文戲」自然結合,並帶有很多細節小心思,兄弟對決與弱隊創造奇蹟的「熱血位」沒有半點造作或說教味,很清新而且真切。我從來不是個「眼淺」的觀眾,看電視和電影都不會哭,但這戲有3、4次真的幾乎讓我掉淚了。華語電影拍運動的本來就極罕有,能夠拍出這般水準,實在太難得了。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