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我知,有貞子份的,除了1998年的起始點《午夜凶鈴》,其餘全部唔好睇。無論續集、前傳、電視劇、美國版、惡搞版,死晒。《娃鬼回魂》(Child’s Play)爛到盡也不捨得扔掉,日美一樣。幾年前,推出過兩集《貞子3D》,膠到極,貞子正正式式由恐怖角色轉型為喜劇人物。一如《鬼王再生》(Freddy vs. Jason),把《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跟《黑色星期五》(Friday the 13th)夾硬結合,《午夜凶鈴》也試過聯乘《咒怨》成為《貞子vs伽椰子》,膠到一個地步是膠膠膠膠膠。最新一齣《貞子:咒殺KOL》又來了,偏偏忍不住入場。不是因為有《超能勁處男》表演性高潮的池田依來沙,是因為中田秀夫。
中田秀夫歸位吸引入場
《貞子3D》改編鈴木光司的小說《S》,改由另一位導演英勉操刀,味道完全不同。今次改編《Tide》,鈴木光司的最佳拍檔中田秀夫回歸,不說《午夜凶鈴》有幾勁,拍得返《鬼水凶靈》水平也不得了。可惜,時代不同了。
二十年前,一頭長髮的貞子從井裏爬出來,從螢幕爬出來,嚇到觀眾連錄影帶也不敢觸碰,聽到電話鈴聲見到電視機雪花畫面會哭泣。是不是所有事情也要跟着時代走?上一次的《貞子3D》,逼貞子上網,用手機散播詛咒;今次,明明想撥亂反正,又死要跟網上短片扯上關係。香港的電影公司已經不相信貞子還可以嚇人,原本的片名簡簡單單叫《貞子》,硬要加多句《咒殺KOL》上去。神秘感沒有了,喜劇感大把。果然,中!
你要中田秀夫利用錄影帶營造恐怖感,沒問題;你要一位接近六十的大叔善用YouTube,似乎有點牽強。說句實話,《貞子:咒殺KOL》刻意想跟起始點有聯繫,在《午夜凶鈴》奇蹟生存的女高中生,同一演員回來扮演二十年後大媽版,甚有重新出發的意味,根本好應該認認真真說故事。無奈《午夜凶鈴》過份開枝散葉,貞子的身世已經說過無數次,又阿爸又阿媽又落毒又複製,複雜到極。一複雜,人便抗拒。看得出連製作單位也模稜兩可,一時想說說貞子的出處,一時又想說說貞子的下一世,一時又想開拓新角色,最終三頭不到岸。反而香港片商夠爽快,狠下心腸把電影當成鬧劇看待,中文字幕出完暗角出攬炒出割席再出非法集結,最後甚至連《大內密探零零發》也用上。劇情想恐怖,觀眾被文字搞到大笑,如果有外國觀眾在場,大概會以為我們發癲。我想起廿多年前,忘記了是不是《殺出個黎明》(From Dust Till Dawn),把Vivian譯做周慧敏。香港的中文譯名和中文字幕,確實舉世無雙。
重點是,為乜呢?《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大成功,搞到個個超級英雄也要輕鬆惹笑,我明白;搞笑的貞子好賣座咩?就說貞子已經被商業化到人鬼難分,無人驚恐,可以放棄貞子固有形象,借助她的威名另行創造新的嚇人角色吧。
鬼片式微因現實更恐怖
在《咒殺KOL》,出現一位貞子托世的超能力小童,至少是一次可供發揮的嘗試。還是,鬼片的確式微?溫子仁的《詭屋驚凶實錄》(The Conjuring),拍到越來越似文藝片;專拍低成本恐怖片的Blumhouse Productions,玩時空穿梭玩變態殺人狂玩精神分裂多過玩鬼。最成功的系列,叫《國定殺戮日》(The Purge),講極權政府為求方便統治把人民當成object可以輕鬆殺害。又啱喎,鬼有幾恐怖啫?恐怖得過草「管」人命的高官或警察?像我這一代老餅,童年時代風平浪靜,見到貞子,心驚膽顫很正常;今日的小朋友,拎住觀星筆行街,嗌兩句口號,會被黑警拘捕。拘捕後,可能會被送往新屋嶺,叫天不應叫地不聞,連律師也聯絡不上。轉個頭,隨時被放入運屍箱,求其找個碼頭被掟入海或者求其找個天台被掟落街。他們是這樣長大的,見多識廣,你叫他們怎樣看恐怖片?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