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首 - 陶傑

不堪回首 - 陶傑

林鄭所謂社區對話,第一場失敗告終。連親中愛國議員亦無好評,以後這幾台戲如何唱下去,令人擔憂。

首先這種所謂平台對話,選的地方已經出錯。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地理形勢,有利於大門外群眾包圍,不利於體育館裏對話完畢的林鄭月娥順利離場。加上林鄭並無應急計劃,「對話」結束後,體育館外年輕抗議者包圍,林鄭留在其中,凌晨一點半方狼狽退出。

這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瑪莉安東尼在凡爾賽宮被圍困的情景。當年法國皇后,尚可遁凡爾賽宮的鏡廳牆壁一條秘道逃生,但林鄭月娥在伊利沙伯體育館,外面群情洶湧,卻沒有一個直升機停機坪。

這是因為土著AO硬生生的扶上來做政治領袖,不是那種材料。但又慣於傲慢,不相信形象公關──確實,管治的藝術,也不一定事事都要形象公關,不要親英崇洋太過,被貝理雅時代那個什麼Spin Doctors的英文詞彙唬住──許多危機,只要憑常識,根本可以從頭避免。

無論英國殖民地政府領導之香港,或新加坡獨立後的李光耀,根本不會在管治下出現這種見鬼的爛局,只有中國指定欽點的特首才會。李光耀時代,新加坡航空公司發動罷工,李國父身穿白襯衣,捲起衣袖,一番慷慨激昂的領袖演說:這個國家,是我雙手打拚建造起來的,新加坡的國民都是我的子女,你要摧毀我們的家,放馬過來,我會跟你拚命。當年沒有一個人懷疑李光耀的誠信、無私、激情、公義,此一演說媲美於凱撒大帝,即平定了一場風波。

但是李光耀曾經被中共長期定性為美帝國主義的反動走狗。四十年後,中特政府皆崇李,認為這個模式好,忽然患了失憶,厚着臉皮向李光耀大唱頌歌。新加坡不必有民主,因為新加坡有李光耀。香港沒有資格和新加坡比較論述,問新加坡沒有民主為什麼可以,答案很簡單:新加坡有英國人培養出來的李光耀,中國人裏沒有一個李光耀。

正如美國大選,年輕靚仔角逐副總統的的奎爾曾經誇誇其談,說甘迺迪如何如何,企圖製造甘迺迪二世的印象。其對手邊臣說:我年紀比你大,出道比你早,我認識甘迺迪,你不是甘迺迪。

再往裏面探討原因,中國人就會受不住,痛苦地叫喊:你們是不是戀殖?

好了好了,不戀殖,還是你這個三千年文化行,還是林鄭月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