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年發表一系列中國經濟發展報道,其中有一個大標題,不記得清楚了,也懶得去搜尋,誇耀中國建設成就非凡,意指「祖國發達,支撐香港繁榮」,內容滿是八股,認為沒有中國的繁榮壯大,香港得不到充份發展。
左丁山見證香港經濟發展數十年,自然不認同上述觀點。大陸的經濟由1949年到1999年,都有賴香港的資金和人才投入,直至加入世貿組織後(2000年),才有突破性全方位增長,但直至今天,如前重慶市長黃奇帆所說,每年進入中國大陸投放的FDI(外來直接投資)仍有一半以上是透過香港。沒有香港這個活口,中國開放改革40年的前20年,肯定增長緩慢。
約1978至1980年間,左丁山每年奉銀行指示,到廣州參加廣州春交會或秋交會,那時住東方賓館,中資銀行同業像中銀,南洋商業銀行,華僑商業銀行的朋友則集體住在華僑賓館,兩至三人一間房,房間簡陋,與我們外資銀行代表(其實只是主任級)一人住一間五星酒店大房比較,待遇相差甚遠。80年代中期落成啟用的廣州的白天鵝、中國、花園三大新酒店都是香港人投資建設的,各自營運15年或以上,便要交回市政府。霍英東首開其端辦白天鵝,利銘澤投資花園,馮景禧牽頭發展中國大酒店,為中國南大門帶來現代酒店管理,當然是開荒牛。到了1990年代末,廣州房地產價格遠遠高於1979年,香港投資者便要退出,由政府收回。泰國僑領蟻民在深圳還是荒鎮時,投資建立深圳高爾夫球場,請左丁山到深圳參加奠基禮,那時候交通不便,蟻民艱苦經營,2014年蟻民逝世前,深圳高爾夫球場便已歸還市政府,地價增值的利益,全歸國家。
上星期陶傑談及霍英東,霍先生三十年前便着力發展南沙,耗掉數十億港元。霍英東家族消耗大量時間精力,到底有甚麼回報?據接近霍家的一位人士慨嘆:「霍翁當年將那筆錢留在香港發展老本行地產,應該已賺進數百億元,和不用給各級政府弄得團團轉!」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內地人視香港為敗家兒,不長進,需要國家扶持,其實是反面不認人。自1979年開始,沒有香港廠商,怎會有南中國的輕工業,廣深公路是胡應湘的主意,深圳於1980年代的發展資金和人才,絕大部份來自香港。中國經濟有今日之發達,應該飲水思源,回報香港以雙普選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