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相爭 開放市場成重點

兩國相爭 開放市場成重點

展望第四季,對後市影響最大的宏觀因素為美國舉行第13輪高級別會晤。早前先傳出中美雙方會達致中期協定,惟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重申,要達致完整協議才收貨。

壞消息不會即現

事實上,不論是中期還是完整協議,對港股後市幫助亦不大;倘是中期,市場可能有短暫反彈,但當情緒消化後,未來仍要面對多重談判,實際上跟現況分別不大。至於完整協議,兩個大國相爭,美國尋求的是能壓制中國超越自己的協議,其中包括開放市場,對國內壟斷企業亦不利;香港藍籌股中存在不少大型壟斷企業,開放市場對港股影響深遠。

當然,以上壞消息不會立即出現。翻查往績,過去10年恒指第四季升多跌少,真正出現跌浪僅2008年、2016年及2018年,單計往績並不悲觀;特別是2009年至2015年連續七年第四季港股都是上升結終,部份原因為當時處於量化寬鬆年代,資產價格每次下跌都有支持。惟近年量寬不再,最近恒指第四季走勢梅花間竹的升跌,支持資產的力度稍有不及。平均而言,升幅較跌幅溫和,一旦發生股災,下跌則遠較激烈,其中2008年金海嘯下跌3628點或20.14%的跌幅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