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朋友聚會,話題離不開兩個:移民及送子女出國留學。難怪移民及升學廣告及講座,成為行業逆市奇葩。最意想不到的,是以入場費低作招徠的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竟招來千計人士申請。
如果六四後是移民潮1.0,今次林鄭政府搞出亂局,已掀起移民潮2.0。
林鄭禍港的級數,拍得住當年解放軍入城屠殺學生,令港人避走貪污嚴重的大馬,也不願留在有ICAC的香港。
在香港生活超過40年,仍未有念頭離開香港,因為離開最終只會令中共「溝淡」香港人的終極目標更快達到;但對於包括我在內、有子女的部份人,為小朋友預留一條離港留學出路,是無奈卻不得不做的Plan B。
回報連本金逾200萬元
坊間很多所謂教育基金或保險相關產品,聲稱足以為小朋友將來升學儲備金,但如計靈活性肯定不及月供股票。
假設每月定額供5,000元,10年後累積供了60萬元本金,回報超過兩倍的,有最少五隻藍籌,包括銀娛(027)、騰訊(700)、創科(669)、申洲(2313)及吉利(175)。換言之,月供5,000元,即使近數月港股急回,至今回報連本金合共超過200萬元。
如果是以公用高息股作月供選擇對象,回報則較為參差。例如領展十年回報(連股息)約1.6倍,港交所及港鐵(066)回報分別是57%及67%。月供60萬元,賬面價值連累收股息分別達157萬、94萬及100萬元。
保險大數據醫藥具潛力
至於月供盈富(2800)回報更奀,上周計賬面價值只有70萬元,連同約10萬元股息,10年回報為33%。要記住,月供股票精髓在於退場時間,而非買入時間。何時開始毫不重要,只能找到一隻具增長潛力、穩定派息股票,到了牛市周期時間沽出,回報翻數番亦不足為奇。未來10年具潛力主題股份,大抵集中在三個範疇:保險、醫藥及大數據,會在本周末分享會中逐一披露。
海外升學費用豐儉由人,大抵約每年20萬元以上不等,月供本金連回報能否為子女完成中學至大學課程,視乎愛股「生性」程度。作為父母,非強迫子女一定要選擇出國,但至少作出最壞準備,屆時萬一香港在沒有出路之下,給他一個可以選擇的自主權。
股榮
http://fb.com/stockw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