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MeToo反性騷擾運動影響,美國導演活地亞倫(Woody Allen)無懼四方八面割席,在美國公映仍遙遙無期的新作《情迷紐約下雨天》(A Rainy Day In New York),近期開始逐步在世界各地上映。這部講男歡女愛的作品,多個角色皆有活地亞倫影子,優美攝影下充滿鄉愁、趣味、精警對白,還有觸動心靈的愛與苦惱,令人反思。
在影響力遍及全球的MeToo反性騷擾運動中,活地亞倫遭養女Dylan Farrow重提舊事,公開指摘活地九十年代初性侵當時只有七歲的她,儘管當年有關單位已進行獨立調查,並因證據不足撤銷指控,儘管活地已多次矢口否認,儘管養子Moses Farrow也發聲護航,指摘養母米亞花露(Mia Farrow)搞事,但總有人跟紅頂白,一沉百踩。
有英美傳媒預計活地亞倫事業玩完,合作過的演員亦紛紛割席,新片《情迷紐約下雨天》的男女演員,也把片酬捐作慈善。割與不割是自由選擇,正如主演過《情迷藍茉莉》(Blue Jasmine)的金像影后姬蒂白蘭芝(Cate Blanchett)所言,當事件沒作進一步調查,也不會作評論。有支持活地的外國影評人則叫人反思:「一個人的藝術成就,是否應憑其私生活來批判?」
五大男角猶如活地分身
即使Amazon違約中止《情迷紐約下雨天》的美國發行,卻影響不到歐洲及亞洲地區的上映。繼波蘭及法國後,影片10月在香港正式公映。今次《情》片,活地再回到他熟悉的紐約,像近年他執導的電影,不再由自己主演,今次是最具青春氣息的一部,由憑《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爆紅的青春男星添密菲查洛米(Timothee Chalamet)飾演紐約大學生Gatsby,艾麗芬寧(Elle Fanning)飾演亞里桑那州女友Ashleigh,兩人一次曼克頓度周末,分別遇上幾段男歡女愛,帶出一個又一個笑話與亂局。影片並非輕浮青春片,有描寫紐約年輕人及成年人世界。
每次看由其他演員當男主角的活地亞倫電影,都覺得主角們散發着活地濃厚的影子。《情》片五個男角都像活地分身。一個出鏡不多的紐約年輕四眼導演,外形最易令人想起活地。女主角Ashleigh因主理大學學生報被安排到曼克頓做採訪,遇上影圈三個不同中年男人,包括由利夫舒華伯(Liev Schreiber)飾演的偶像導演Roland Pollard、祖迪羅(Jude Law)飾演的失意編劇Davidoff,還有由《衰仔失樂園》墨西哥男星狄耶哥盧納(Diego Luna)飾演的父輩級男星Francisco Vega。論外形,祖迪羅的角色最似活地,而三男各有才華,亦是活地式滿懷焦慮的角色,各有各的創作、婚姻或事業問題,有諷刺與自嘲,三人亦被真誠坦率的青春少艾Ashleigh迷倒,視她為自己的靈感新女神,Ashleigh亦被弄得失魂落魄,忘了跟男友的約會,差點跟三位大叔發展幾角戀。叔叔們亦對少女充滿紳士風度,沒有做出越軌行為。
最值得研究與討論的,正是添密菲查洛米飾演的男主角Gatsby,角色名字自然令人想起F. Scott Fitzgerald名著《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同名主角,Gatsby是活地自我幻想的青春完美靚仔版,一出場添密菲已像活地上身,說話語氣像活地般喋喋不休,對事物愛恨分明,Gatsby跟活地是屬於舊時代的人,我行我素,喜歡紐約下雨天,喜愛懷舊爵士黑膠唱片,像《萬千痛愛在一身》的童年艾慕杜華一樣,喜歡自發飽讀文學名作,隨口引經據典,出口成文,不同的是他出身富貴家庭,卻不眷戀上流社會的優越地位。精通賭博的他,亦視金錢如糞土,完全不似活地以往電影中怕失業的角色,簡直是迷死女的優秀文青男神。不過,男神也有苦惱,「閉起雙眼我最掛念誰,眼睛張開身邊竟是誰」,像活地亞倫以往的電影,Gatsby還是作出愛的抉擇。
嘲諷哲學的哲學人物
對活地電影沒有甚麼感覺的人,可以說《情》是老調重彈,但對長期影癡而言,此片是導演贈予影迷的年度禮物。片中繼續展示活地的天才與想像。在Vittorio Storaro優美攝影下,充滿懷舊哀怨、活地式的精警敏銳與趣味,還跟他的名作一樣,像珍貴寶石從不同角度綻放閃耀。正如《Woody Allen and Philosophy》一書所言,活地被視為美國電影界唯一知識分子,儘管他對專業哲學冷嘲熱諷,儘管他拒絕系統地討論哲學立場,但哲學家紛紛把他視為當代一位偉大哲學人物,因為他的電影裏充滿最重要的哲學命題和觀念,以幽默的手法有效地將基本哲學問題放進成千上萬人的腦海裏,《情迷紐約下雨天》亦不例外。
現年八十三歲的活地亞倫,日前接受法國新聞頻道France 24訪問,被問到有否擔心在荷李活事業玩完?他清醒而堅定地答:「我已很久沒有在荷李活拍電影,但我仍可在紐約拍戲。我亦剛已在西班牙拍完新片《Rifkin's Festival》。如果世界各地觀眾喜歡《情迷紐約下雨天》,我相信該片也會有機在美國公映。」
活地塑造出色女角
無可否認,拍了無數經典電影佳作的活地亞倫,曾成功塑造了多位出色女性角色,令影迷印象深刻。
神經質Annie《安妮荷爾》 (Annie Hall,1977)
活地半自傳經歷注入這部精緻的愛情片內,戴安基頓(Diane Keaton)飾演的Annie,夢想成為歌手,性格帶點神經質,跟活地十分對味,她的中性衣着打扮,今天看來仍然型爆。
高傲Jill《曼克頓》 (Manhattan,1979)
活地亞倫最具代表名作《曼克頓》,在黑白攝影下,除了有戴安基頓再演女主角,還有青春的梅麗史翠普扮演活地的女同志前妻Jill,每個動作都散發型格與高傲。
覺醒Marion《緣盡半生》 (Another Woman,1988)
Gena Rowlands在這部心理驚悚片中飾演一名哲學教授Marion,被鄰近接受心理輔導的一把陌生女子聲音影響,喚醒她的內心。影片是活地向偶像英瑪褒曼名作《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致敬之作。
迷失Alice《拾夢情真》 (Alice,1990)
即使關係已惡劣,但米亞花露曾是活地的muse,為他拍過不少佳作。《拾夢情真》中的Alice,已不再像活地電影早期男人眼中的典型女性,是導演對世俗有一種特別的憐憫與關懷。
惹火Nola《迷失決勝分》 (Match Point,2005)
應該是繼《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後,拍得美國女星施嘉莉祖安遜(Scarlett Johansson)最性感惹火、嫵媚撩人的一部電影,亦是活地在英國拍攝的劇情驚悚片。
功利Jasmine《情迷藍茉莉》 (Blue Jasmine,2013)
姬蒂白蘭芝(Cate Blanchett)跟活地擦出火花代表作,飾演過氣闊太,將《慾望號街車》變奏成放不下名利導致人財兩失的警世悲喜劇,成功勇奪金像影后。
性格Shannon《情迷紐約下雨天》 (A Rainy Day In New York,2019)
相對比起演得似groupie多過似三位影圈大叔新muse的艾莉芬寧,第二女主角Selena Gomez扮演有性格的學生女演員Shannon,更令人另眼相看,不再只是Justin Bieber前女友偶像歌手。
拿手感情戲以外的活地
活地亞倫縱橫影圈近60年,不只拿手談情說愛,還有不同的嘗試,都充滿瘋狂意念、大膽實驗以及cult爆趣味。
無厘頭先驅《野貓嬉春》(1966)
活地亞倫的處男長片,極盡玩嘢能事,大部份內容從60年代日本片《國際秘密警察火藥之樽》和《國際秘密警察鍵之鍵》剪接而來,加上活地重新設計的英語對白,絕對是二次創作及無厘頭搞笑先驅。
荒謬間諜片《鐵金剛橫掃皇家賭場》(1967)
新一代影迷未必知道活地亞倫在60年代也演過占士邦電影,《Casino Royale》是間諜喜劇電影,改編自《007》小說第一部,參演還有奧遜威爾斯、彼德斯拉、烏蘇拉安德絲,被喻是迷幻、荒謬傑作。
出位性喜劇《情慾奇譚》(1972)
早年低成本刀仔鋸大樹出位性喜劇,以多個天方夜譚式短篇爆笑談春藥、性冷感、性虐、易服癖等性問題,片尾高潮是比《玩轉腦朋友》更早將人類情感神經反應擬人化講射精,活地更變身白衣膽小精蟲。
反暴政電影《儍瓜大鬧科學城》(1973)
早期另一部Cult爆科幻喜劇。經過冷凍去到200年後未來世界,活地亞倫變成了強暴集權統治者眼中的通緝犯,在逃亡中扮成機械人,更與女人質擦出愛火,後來更變成反暴政電影。
卡夫卡式懸疑《影與霧》(1991)
活地亞倫另一部黑白攝影考究的電影,不獨是向德國表現主義(German expressionism)的電影致敬,更混合了卡夫卡式懸疑、費里尼馬戲團音樂,尊麥高維治、尊古錫及麥當娜拱照活地陣容,可一不可再。
撰文:張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