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第四季展望 港處風眼中政治市捧領展瑞安

【投資導航】第四季展望 港處風眼中
政治市捧領展瑞安

第四季即將來到,政治因素凌駕一切,全球多個地區皆出現政治不確定性,包括中美貿易戰、香港逆權運動、英國脫歐;而港股在全球三大政治風暴中,至少處身兩個風眼中.事實上,港股自9月中起反覆下跌,反映市場情緒轉壞;不過,政治市走勢取決於少數人的決定,港股面對三大政治因素,今期〈投資導航〉細數第四季有危有機政治市。

中美貿易戰 港股只有輸冇贏

中美貿易戰不論第四季有沒有協議,港股都只會成輸家,不會有贏家。若沒有協定則如現況,而有協定前提是,中國必須一定程度開放市場(見另文),當中必定包括金融、電訊、科技及汽車等,全屬藍籌股中的重磅股。一旦達成協議,市場肯定借勢炒作;惟開放市場對中資股影響巨大,隨後的企業盈利倒退將影響深遠。

近月數字已顯示中國經濟有下行迹象,中國8月PMI報49.5、連續四個月收縮,貿易戰拖長已令經濟有影響。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指,預料第四季跌浪持續,很多事情會在該季發生;10月及11月造今年的底,恒指目標料要見23000點至22000點,預期10月中美不可能達成協議,甚至會反枱,市場會出現落差。

現歐央行重啟量寬及負利率,但經濟數字仍然向差,市場懷疑貨幣政策會否有效;加上收益曲線曾倒掛,和債息持續下跌,反映資金對經濟前景較悲觀。相信風險資產會繼續避險,香港經濟已下行,社會運動亦未有解決方法,基金套現情況已出現。

中國增港投資 利商場收租股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中國要求國有企業加大在港投資,以及加強於不同範疇企業的控制,討論包括零售、地產、旅遊、電訊、交通、電力等行業,其中一個解讀為直接買入股權。最接近上述的推測本應為港鐵(066)及國泰(293),但實際上前者大股東為香港政府,後者第二大股東則為國航(753),料機會不大。

潛在相關股份甚多,零售或許會以商場收租股為目標,包括領展(823)及置富產業(778)等;交通則可能包括載通(062)、新創建(659),甚至進智公交( 077);電力只有兩電;電訊股除流動網絡外,固網亦可能是其中一環,例如香港寬頻。

港府起樓 基建最先受惠

早前有政策提出港府應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建公屋,團結香港基金則提出「港人組屋」。無論如何基建股必先受惠。瑞安建業(983)參與興建公營房屋有近40年經驗,大量建公屋將受惠。

至於基建工程,承接本港各項相關工程的利基控股(0240)應最直接受惠,並一度成為明日大嶼填海概念股。另外,收入35%來自香港的中國建築(3311),料亦將有憧憬。至於地產股,收回土地帶來短線盈利,但失去土儲又會影響長遠業務。

股評人唐牛料第四季先低後高,第四季為傳統股災月,市場對中美貿易戰、香港人權民主法及脫歐問題仍有憂慮,低位應為25000點,但至年底會有好轉;因10月施政報告,他認為政府往後會不停出招谷經濟民生,至年底目標為280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