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中的四粒鐘 - 林夕

密室中的四粒鐘 - 林夕

擾民傷財的一場所謂對話,在設計之最初,主辦方與市民應該心中有數,是三無,交流無效、平民憤無效、緩和局勢無效。

一百五十個位置,最後只有三十個有三分鐘發言權,講完了話筒也給沒收了。那跟林鄭記者會有什麼分別?大家最關心痛心的話題,記者都問過了,她也答了等於沒答過了,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模仿林鄭式廢話,在伊館中表演棟篤喊一番。

唯一不同者,記者沒有三分鐘陳情,比如那位中六學生900字,粒粒皆辛苦的血淚感言,林鄭可能沒機會直接面對過。如果她在灰黑的臉色裏,聽到「我本身也不想出來,我也想有愉快的暑假,但見到現在的香港,而我是未來下一代,如果我不站出來,我一世也要困在這個『因為我自己政見不同,才會被警察打』的時代。」,還會有一秒鐘於心不忍,這場動用了大量警力的「對話」,也算有半秒鐘的功效。

別誤會,她當然不會受感動而有什麼轉變,只不過,如果還有人性,她人格解離後,心理自衛機制若有那麼一刻失守,面對無法面對的自己,也並不好受。正如整個「落區秀」,高潮與悶局皆在後頭,對話結束後,警察與記者守候在外,主角與配角一直在伊館裏到半夜一點二十幾分才魚貫上車,果燃台記者最後數算:九點半結束,十點半、十一點半、十二點半、一點半,共四個小時。但記者還不是最辛苦的,於心無愧的人,疲累不會累到心上去。

最辛苦的可能是林鄭。她躲在裏面那麼長時間,難道是用來洗頭理髮?抑或公開承認了沒有自治,連高度自治也不符合一國兩制,不知有沒有得罪大大,與跟班們開會商議?不,當然是落區落到敢去不敢回,落區落得不敢面對幾百個要等外面更多想直接對話的人散去,不會被喝倒采面子不會丟盡啦。警察把市民當「蟑螂」,她卻自欺不到自己不是過街老鼠,老鼠會怕「蟑螂」,對於一個考第二會哭得人,委實慘過做人。

四粒鐘,林鄭在自己馬仔面前要時刻詢問市民散去了未,走得未,跟示威者鬥耐性,這二百四十分鐘,就是她用不知好壞的因,結下的壞果之一。

坊間很多人在猜她的下場一定很慘,我不贊成詛咒,因為每個人種下的業,有好有壞,林鄭本以為坐上好威威的特區No.1,所種下的「業」績,不用等時辰等什麼下場,光這四個小時,就是所謂「報應」進行式,而且還沒完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