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火煲劇】《不可置信》改編真實案件警搜證粗疏 屈被姦少女虛報

【文火煲劇】《不可置信》改編真實案件
警搜證粗疏 屈被姦少女虛報

美劇《不可置信》(Unbelievable)
類型:真人真事改編
演員:Kaitlyn Dever、Merritt Wever、Toni Collette

迷你劇《不可置信》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美國華盛頓18歲少女瑪麗,報警稱被連續強暴數小時,由於警察偵查時發現不到任何證據,加上受害少女口供前後不一,警方欠缺耐性下認為她虛報,反向她檢控虛報罪。少女先後失去工作、友誼及親人的信任,生活遭受巨變,幸好三年後有女警為她翻案。
撰文:龍華琛

美劇《不可置信》(Unbelievable)改編獲普立茲獎的報道「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與其說改編,不如說是影像版的報道,因為劇集的手法,沒有大灑強暴戲常有的鹽花,沒有戲劇元素的譁眾取寵,沒有故弄玄虛的偵查情節,沒有飛車大追捕,沒有發人深省而激昂的法庭戲,取而代之的是針對執法司法等無情而繁瑣的制度,紮實而注重細節的過程。沉穩手法配上淡然的對白及高質演技,真切感受受害人遭強姦後心理糾纏,既想追查但又想沒有發生過的心理交戰,事後面對世界如常,自己卻陷入迷糊的困境。

警察重複的問題令瑪麗記憶有出入,導致供詞不一,後來更放棄解釋。

劇集改編自獲普立茲獎的報道「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

女警探在不同管轄的警局調查同一手法的案件,始揭發是連環強暴案。

施暴者看穿警漏洞

故事以雙線發展,首集以受害人瑪麗的角度出發,案發過程不是重點,而是警方在搜證上的粗疏、驗傷時醫護專業的冰冷,側寫受害者的孤立無助,瑪麗的寄養家庭認為她性格反叛,成長背景令警方懷疑她,重複的問題令到瑪麗記憶有出入,供詞不一,加上行兇者有從軍背景手法高明,每次下手後都順利清理DNA,而且看穿美國查案的漏洞,在不同警權管轄的區域下,只犯一次案,最後瑪麗反被控虛報,就如劇名一樣unbelievable。

另一條線落在兩位女性警探身上,不過兩條主線的時間線有三年之差,她們在不同管轄區遇上同一犯案手法,慢慢反證瑪麗被強暴的事實之餘,亦從不同角度窺探受害者們的心理變異,從而反射至負責偵查的兩位探員,雖然風格不同,但同樣不放棄,在有限資源及繁瑣的制度下遊走,嘗試破案,兩線交替之下勾劃劇力。

受害人被強暴時是2008年,警探成功起訴疑犯已是2011年的事,受害者在這三年的時間,被控告虛報罪,而該罪行最高罰刑是入獄一年,在無人幫忙的情況下,她只好聽取律師建議,認罪以求減輕刑責,最終被罰500美元(約3,900港元)。

不能還受害者公道

然而結局也不是兩線交匯正邪交鋒,貫徹劇集風格,即使在追捕犯人、審案過程也沒有高潮迭起,大多數法庭判案也沒有扣人心弦的音樂伴隨,也沒有人站立拍手叫好,強暴發生回不了頭,受害者們聽完宣判,也要面對從此不一樣的人生,而主線瑪麗的案件早已「被結案」,根本不能還她公道,瑪麗在最後一個鏡頭,開往未知的大道上,這大概就是《不》劇散發出一份沉穩而巨大力量。

【劇情有幾真實?】

美劇《不可置信》改編自真實案件,以幾乎還原全部真相為賣點,但當中究竟有幾真?以下逐一拆解。

養母唔信

現實中和劇集講述的一樣,瑪麗被強姦後報警,不但警方不信,甚至是和她一直關係不錯的兩位寄養家庭媽媽(圖)都懷疑她,而且還向警方坦白承認養女值得懷疑,令警方更加認為瑪麗虛報案件。而劇中所有涉案人士,為保私隱都用了假名,甚至連外貌特徵都做了調整,不過瑪麗確是受害人的中間名(middle name)。

破案女警

劇集中兩位女警探Duvall與Rasmussen堅持到最後,成功找到犯人,現實中真有其人,兩位女警之後多次升職,其中Duvall真名為Stacy Galbraith,目前擔任檢察官辦公室刑事調查員,Rasmussen真名則是Edna Hendershot,升職為巡警指揮官,她們兩位至今仍是好友,每隔兩、三年會一起出席大型會議或研討會,分享一起執法與偵辦案件的心得。

結局平反

現實同劇中一樣,瑪麗拿回了指控她虛報的罰款500美元,更成功起訴政府對她造成創傷,獲賠償15萬美元(約118萬港元)。之後她任職長途卡車司機,並結婚生子。而真實的犯人(圖)目前於科羅拉多州斯特林監獄服刑,他被起訴28項強姦和相關重罪,連同其他案件合共判囚327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