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布街曾經風光一時,在成衣盛行前,貴族名流都要買布做衫,出席重要場合。布販區先生憶述,以往港督夫人亦會親自買布,例如前港督衛奕信夫人常購買棉布和麻布,做衣裙和恤衫,熱愛穿着旗裙的利孝和夫人亦常親自揀布,「你知啦,影完相之後件衫就唔會再翻着」。
遷舖人流大減
花布街於上世紀50年代已經非常興旺,布店林立,據區先生指,香港人英文水平較高,加上免稅優惠,令港商向日本和歐洲買布佔優勢,香港成為東南亞重要的布集散地,60、70年代東南亞國家經濟向上,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和台灣客都到花布街買布回國轉售,令蘇杭街、永安街,利園西街及利園東街布店生意興隆。
至70年代,台灣客專程到花布街買布,再轉往永樂街買藥材,「全部攞幾個篋來,一早落機就買貨,12點幾就要返去台灣」,台客鍾愛雪紡,後來70年末至80年代,泰國客則愛購絲料或價格相對相宜的混合人造絲,至80年代中,非洲尼日尼亞客人則買純麻。奈何政府收地,80年代至90年代生意轉靜,遷入西港城後,舖面面積大減,觸目選擇減少,客人亦自然流失。
區先生說,花布街商戶年終無休,但先輩尚儒拜孔,每年農曆八月廿七日孔誕,全街休業,有盛大儀式慶賀,永安街街坊會更會廣派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