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遊蹤】
東南亞國家,我早就遊遍,惟獨老撾(又稱寮國)除外。這個近在咫尺的國家因沒有直航機,要花大半天轉機才到。到埗後才知道原來交通不便也有其好處——老撾的山明水秀原始得很,很適合我這種愛冒險的人攀山探洞。探險之後,更可北上訪殖民古城。
只要問任何一個環遊東南亞的外國背包客,老撾有甚麼好玩,他們都會回答:「探山洞(caving)!」
老撾是東南亞中唯一的內陸國家,境內大部份為山地和丘陵,素有「東南亞屋脊」之稱。像中部小鎮萬榮(Vang Vieng)有「小桂林」美譽,最著名的景點是遍佈郊野的山洞,很多外國背包客會租「綿羊仔」電單車自己探索,鎮上也有旅行社為遊客安排一天遊服務。
我們要去探其中一個山洞,有時以為走到盡頭,又給我們發現石上的箭嘴,穿過石隙又發現豁然開朗的空間。幾年前,我在中國大陸爬華山,因為山路盡是石屎樓梯而慘不忍睹,老撾則以竹枝搭成棚架梯,左右還有竹棚搭扶手,協助遊客攀上高處的山洞。
萬榮又稱「小桂林」
我們在山洞口前租了當地人的電筒,走進幽暗的山洞之中,陽光從另一個洞口灑進來,照着山洞中間一個巨型卧佛像。我像甩繩馬騮一樣爬高爬低,居然發現某塊大石與挪威畫家Edvard Munch作品《吶喊》極為相似,大家看得笑彎了腰。山中石階高兩呎,有時地上全是尖銳石頭,一條鮮艷的青蛇婀娜地過路。我們爬了45分鐘終可在山巔俯瞰漂亮風景。老撾的天氣又熱又濕,幸好山下不缺碧綠潟湖,我們早有準備,在外衣之下穿了泳衣,跳進湖中嬉水一會,立即暑氣全消。
我們北上老撾北部城市龍坡邦(Luang Prabang),這個自1995年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在十九世紀時是法國殖民地,當年法國上流社會人士坐蒸汽船到越南西貢,再經湄公河坐小船到龍坡邦,在東方建立自己的家園。龍坡邦的紅瓦頂及白磚牆建築紛紛保育成酒店和旅館,一條街有三間由瑞士人、法國人與瑞典人開的麵包店。老撾人信奉佛教,四處屹立莊嚴古廟,建於十六世紀的香通寺曾是皇家寺院,連皇帝也在這兒加冕,由馬賽克砌成的生命樹壁畫最鼎鼎有名。
龍坡邦法殖風情
龍坡邦古城一邊是湄公河,每逢旱季便多了一個景點,就是雨季時會被高漲河水淹沒的竹橋。我們踩單車遊古城,乾脆抬着單車過橋。踏在竹枝上總覺有點虛無,但竹橋十分穩固,讓我們走得很安心。我們沿湄公河坐快艇北上龍坡邦郊外的石灰崖,其中一座藏着兩個岩洞,洞內累積了數以千計人們帶來供奉的佛像。漆黑一片的上洞要靠電筒探索,只見幾百個佛像堆積在岩洞中間;下洞的洞口朝向湄公河,猛烈的陽光把岩洞照得光亮,洞口旁的佛像逐級並排。
龍坡邦四周有許多瀑布,但在旱季仍然水流不絕的只有關西瀑布(Kuang Si Waterfall),流水注入多個蔚藍的湖泊,瀑布上游只准遠觀,瀑布下游可以游水,同行友人跳進湖中暢泳,在瀑布下表演一字馬。
我一向對瀑布情有獨鍾,但這兒散落着倒塌大樹,全因老撾過度伐木以致水土流失。老撾人為了獲得燃料而燃燒物品,有時半空會瀰漫着木頭、樹葉和煤炭的燃燒味道。其實旅行從來都是與時間競賽,老撾雖比鄰近國家發展得慢,但一樣有污染問題,所以還是越早遊覽越好。
Travel Memo
機票:飛往老撾首都永珍(Vientiane),回程由龍坡邦返港,來回機票(經曼谷轉機)連稅約3,000港元。
簽證:特區護照及BNO均需辦理落地簽證,約240港元。
當地交通:從永珍到萬榮及從萬榮到龍坡邦均可坐酒店及旅行社安排的遊客專車,車程分別為3小時及4小時,約100至150港元。
採訪、攝影:呂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