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藉反恐侵私隱 料50萬港用戶受影響買電話卡上網需人臉識別

內地藉反恐侵私隱 料50萬港用戶受影響
買電話卡上網需人臉識別

【加強監控】
內地又以反恐及網絡安全為由侵犯私隱,內地工信部昨日宣佈,由今年12月1日起,需要「人臉識別資料」才能開電話卡,加強對人民的監控。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批評,「(中共)已經去到毫無自信,一定要靠各種維穩手段才能穩定信心」。新規未提及持內地號碼的香港用戶,本港的中移動及中聯通回應《蘋果》記者也稱未收到通知,但按過去經驗香港也難倖免,屆時料有50萬香港用戶受影響。

具有人臉識別的監視系統在內地無孔不入。美聯社

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昨日的通知指,「為了落實《反恐怖主義法》和《網絡安全法》,提升電話用戶登記資料的準確度,要求電信企業12月起,要以人工智能的人臉識別技術確定辦理人身份」。工信部提到新規是為了「深入防範治理二次倒賣電話卡」,同時要求各電訊商11月底前制訂好防止轉售、倒賣的措施。

自12月起推行或可定位

工信部同時「積極防範用戶名下不知情辦卡」,要求電訊商於12月起向用戶提供查詢名下手機號碼的服務,立即核查和處理被用戶發現有異的號碼。工信部更強調,實名登記管理「將持續從嚴推進」,也直接提到這是為了「推進網路誠信體系建設」、「網路空間綜合治理」,可見這是徹頭徹尾的維穩大業。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直言「不排除(此後的)電話卡有定位功能」,再結合人臉識別功能,官方就可知道電話卡使用者的位置,「這反映出中共作為一個封建皇朝,已經去到毫無自信,一定要靠各種維穩手段才能穩定信心,去到誠惶誠恐的階段」。他認為內地經濟下行,民間維權不斷,這些維穩會長期持續。

工信部雖未列明港人是否要「交臉」,但內地2017年實行手機卡實名制時,港人也向內地遞交姓名、身份證或回鄉卡號碼等個人資料,料今次也難倖免。有業內人士指,連同月費及儲值卡,估計逾50萬港人受影響,相信今次亦大同小異。有市民表示「若回內地,盡量不使用要人臉的卡(即內地號碼電話卡)。」

人臉識別透過分析臉部特徵而進行身份鑑別。資料圖片

中移動中聯通未收通知

記者向本港的中移動及中聯通詢問會否與內地同步,均獲「暫時未收到有關通知」的回覆。然而,一名讀者向記者表示,早前在元朗某家中移動申請一卡兩號時,職員已要求拍照做記錄。記者昨日以顧客身份向中移動查詢事件,對方起初表示「如使用(香港)身份證登記,是不用拍照的」,後則改稱「具體流程以門市為準」。沒有一套標準流程,令人感到詫異。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出,如果在內地做生意或工作,「很難避免(交臉)」。他指,目前在香港申請一卡兩號,都需要遞交個人資料到內地,「如其他(無關內地的)資料,希望電訊商遵守私隱條件,適時銷毀用戶的個人資料」。他又提到如果香港的電訊商也實施人臉識別認證,「相信反彈會很大。」
《蘋果》記者 /工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