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耀廷:傘運令民心起了革命

戴耀廷:傘運令民心起了革命

佔中三子曾預期,雨傘運動播下的種子,10年後會開花,結果提早了五年。傘運五周年,反送中運動持續,戴耀廷表示,無論規模、人數以至影響之廣,已超越傘運,也讓他反思,五年前那場公民抗命,其實在很多香港人心中都起了一場「革命」,民心的覺醒和演進遠超想像,亦盼望更多,「推動改變嘅力量越嚟越大」。

反送中4日已超越16年社運

去年9.28,戴耀廷身處英國,跟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眾志常委羅冠聰出席英國保守黨大會,推動公民外交,「根本冇人理我哋,當時想搵啲議員去傾,講吓香港問題,都冇人理」。一年後,傘運五周年前夕,美國參眾兩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受理《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料最快下月提交美國國會表決。此刻,反送中運動已持續近四個月。

這是戴耀廷意料之外,「無論時間、參與人數、幅度、深度、影響嘅廣度,甚至運動未來嘅走向,好明顯係超越雨傘」,但從抗爭角度,也是情理之內,「過去嘅事件,就成下一件事嘅基礎」。他說,從八九民運到2003年7.1,由傘運到反送中,香港民主運動都是一脈相承,承先啟後,而反送中比起傘運突破更多。

反送中一半時間,戴耀廷在監獄服刑,每當看電視直播,感受很深。他指103萬人參與6.9遊行,回復2003年7.1模式。6.12上午,人們佔領夏愨道,阻止送中條例二讀,傘運重臨;到了下午衝擊立法會,則結合2016年魚蛋革命的勇武抗爭,短短四日,濃縮甚至超越過去16年的社會運動。7.1佔領立法會,齊上齊落,啟發他更多,「係將勇武同和理非完美結合嘅事件」。

前年9.28,戴耀廷預告威權時代來臨,他稱傘運一直恪守非暴力和承擔罪責的公民抗命原則,當年普遍得到認同,「雨傘時撞玻璃已經俾人話係鬼」。但在反送中,警察濫暴加劇社會不公義,即使是和理非,也漸接受某程度的暴力抗爭,沒有不反對通知書亦無懼上街,公民抗命顯然起了變化和突破,「𠵱家先係違法達義」。

回望傘運,與反送中比較,大台是差異之一。戴耀廷承認,商討佔中時,決策由下至上,但當佔中爆發,針對現場行動,統籌則由上而下,「係有判斷錯誤」,尤其對於多元化的香港社會更不合適,也補救無效,「所以到雨傘後期,有所謂拆大台情況出現」。

統籌透過不同網絡散落各區

戴認為,反送中看似沒大台,其實統籌仍在,分散式進行,如連登、Telegram、連儂牆以至人鏈行動、歌唱《願榮光歸香港》等,透過不同網絡,散落社區,「雖然分散,亦隱含默契,如不割席、不譴責、不篤灰,遠比雨傘先進好多,係對應一個多元社會嘅統籌模式,比較彈性大」,但同時亦存在不確定性,「就係冇妥協餘地,一定要贏晒」。

傘運一周年,戴耀廷曾經撰文,希望走出黑暗隧道,重見光明。今天,反送中運動的抗爭,讓他重新反思傘運,「我覺得可以叫得上係革命」,不是推翻政權,而是民心起了革命。他稱過去幾年社會上看似瀰漫傘後失落,其實公民早已醒覺,也一直在醞釀,未夠五年,便再有一場更大規模的社會運動,「雨傘帶嚟嘅人心改變,係革命式」。

傘運後第五年遇上反送中,戴耀廷指即使現時運動膠着,反而感到更多盼望,「就算未必爭取到任何嘢,佢都會係下一波更堅實運動嘅基礎」,因為民心覺醒已超越傘運,「推動改變嘅力量越來越大」。對香港人,他一直都是樂觀,五年前如是,今天也沒改變,「從來都係咁睇,你面前嘅路係唔清楚,亦冇人知道,咁你不如樂觀地行落去」。

五年前的9月28日,陳健民、戴耀廷及朱耀明宣佈佔中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