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聽的話 - 楊靜

好聽的話 - 楊靜

相熟的國外藝術家朋友問我有沒有時間去街上走,拍些靜態影像給他。他在香港工作過十幾年,對這個城市抱持固執的想像:「這是個不會變的地方,發生任何事,人們總會睡醒起身繼續奮鬥,馬照跑、舞照跳。」

他堅信目前的運動只是插曲,轟轟烈烈三個月之後,無論目標是否達成,城市的引擎就會繼續轉動。那些靜態影像,他相信會證明:過幾日,那些水砲射過的地方,胡椒水碰過的地方,都會復歸原樣──車水馬龍的都市一隅。我受託上路,把各區跑一遍,發現他的預言落空,圍牆、天橋、馬路、公園、商場、地鐵,四處都是撕裂的痕跡。各式各樣的口號像新的商標,長在縫隙裏。今天被抹去了,明日又會有新的覆蓋。我邊拍邊讀,除了熟悉不變的訴求,漸漸能感覺到信息背後情緒愈加低落憤怒,運動初始富於禮貌和玩笑的腔調也愈發少見,更常躍入眼簾的是嘶吼、是控訴。

剛開始有青年人自殺時,一位朋友和我說,這些苦悶的年輕人生活中很可能無處說話,他們身邊的人因為種種原因,大抵是忽略甚至激怒了這些年輕人。離開網路同溫層,並非所有人都那麼幸運能擁有可以互相勉勵的師友在身邊。憤怒是可助人砥礪前行,但愛護和關心也是這絕望時代的必需品。

另有朋友推薦我一款算不上遊戲的遊戲,叫做《Kind Words》。機制很簡單,就是把遊戲當做樹洞,吐露最難說出的苦楚,然後寄給一同玩遊戲的陌生人,每個人都可寫,也可覆。我試着發了一封,第二日居然收到五封短短的回信。感激之餘,我打開公眾收件箱──那裏有來自世界各地人傾吐的恐懼或痛苦,挑選兩封我自覺有能力幫忙的,寫一段鼓勵的話。點選發送的那刻我想,人世間的遊戲也就是如此,哪怕輕輕幾句話,在這動盪時代也許會能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