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出手】
【本報訊】內地近日將反修例掀起的社會事件,歸咎於發展商囤地,甚至有政黨倡議以《土地收回條例》收地。新世界(017)昨先發制人,突然宣佈捐出300萬呎農地,考慮與慈善機構及社會企業合作發展社會房屋,用途亦不限於給予政府興建公屋。有立會議員指該發展商應具體交代擬捐土地位置,以釋除「假捐地,真圖利」疑慮。
記者:陳東陽
鄭志剛昨在業績會突然拋出捐地大計,指集團將捐出300萬呎、分佈於不同位置的農地予社會,該批土地附近均無公司發展項目,所以不存在併地或利益輸送,但無詳細說明地皮位置及總值。鄭志剛強調此舉與有政黨倡議以《土地收回條例》徵收發展商農地興建公屋無關,是集團希望以新思維實踐社會責任,改善香港住屋問題。
捐地方向之一是與社會房屋企業「要有光」合作發展其中100萬呎,首個項目選址鄰近西鐵天水圍站的三塊農地,總面積2.8萬呎,預計提供100伙住宅單位予低收入人士,最快2022年入伙。
「要有光」行政總裁余偉業指,機構會因應各個家庭情況制定租金,過往入住旗下「光房」的家庭因個人能力得以發展,入息及儲蓄均大幅上升,平均兩年單位就可以流轉一次,流轉率遠勝公屋。目前天水圍項目未申請轉換土地用途,其他新世界捐出的農地暫未有規劃及估算受惠人數。
至於其餘200萬呎捐出的農地,鄭志剛稱會慢慢摸索如何回饋社會,包括與其他社企、非牟利機構合作,而對撥作發展公屋亦持開放態度。他強調無法得悉政府何時及怎樣推行《土地收回條例》,如果政府機制有助改善住屋問題,集團願意支持,認為每個有資源的集團都需要肩負社會責任,今次捐地反映集團主動走出第一步,未來應該更多考慮不同持分者,而非只考慮股東。
議員促交代位置釋疑
截至今年六月底,新世界擁有1,690萬呎農地土地儲備,今次捐地佔約18%,若以地政總署每呎農地補償價1,124元推算,300萬呎農地總值33.7億元。
其餘三大發展商各自有約1,340萬至4,600萬呎農地,長實發言人回覆指農地作房屋發展完成需時,可能較長時間才能讓有需要人士受惠,惟會就這方面作研究;恒地則指公司過去亦曾捐地,樂意與政府磋商,積極協助增加房屋供應;新地截稿前未有回覆。
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認為,新世界做法與政府是否引用《土地收回條例》無關,「政府徵收土地,地產商可以獲得賠償,但主動捐地是完全沒有錢收,有錢收咪仲好。」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指,如地產商真誠願意捐出土地作社會公益用途,當然值得支持,但必須具體交代所有擬捐土地位置,以避免「假捐地,真圖利」的疑慮。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出席政黨房屋問題圓桌會議時,強調政府不會因需要推行土地共享計劃而放棄使用《收回土地條例》,兩者可以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