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綫聆訊】
【本報訊】沙中綫調查委員會續訊,庭上披露禮頓統計專家報告,對港鐵取樣做法提出多項質疑,包括港鐵沒有在紅磡站地盤A區取樣,卻以統計學得出不合格比率,又指當局選用的標準,令不合格比率大幅下降。港鐵代表作供時否認抽樣刻意避開A區,但不能理解這個「巧合」。
代表委員會的資深大律師Ian Pennicott引述禮頓統計學專家Barrie Wells報告,指港鐵沙中綫紅磡站工程當中,有175幅連續牆,當中62幅有帽樑(capping beam),沒有帽樑和有帽樑比例約為3比2;但港鐵在28個位置取得90個樣本中,有83個樣本是沒有帽樑,7個有帽樑,比例卻為12比1,質疑港鐵取樣的隨機性。
紅磡站未取樣 照計不合格率
有份撰寫和修訂紅磡站工作全面評估策略報告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主項目經理—沙中綫土木工程(南北綫)吳偉亨接受盤問時指,取樣時沒有考慮連續牆有沒有帽樑,主要是機率原因。
報告又質疑港鐵沒有在紅磡站A區取樣作開鑿測試,卻以統計學計算出68%的不合格比率。
港鐵項目經理—沙中綫土木工程(紅磡)楊健華作供時指,沒有刻意排除A區,只是「抽唔到」,又稱「不能理解點解有呢個巧合」。委員會主席夏正民質疑開鑿抽樣獨欠A區是否不合邏輯或令工作不完整,楊則指現時提起才見到此結果,強調當時安排時有跟足程序。
■記者羅繼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