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966年入伙的北角僑冠大廈樓高28層,曾經是全香港最高建築物。大廈落成以來一直是親共團體的根據地,除了地下至二樓的華豐國貨,多間中資銀行、商務印書館、學友社、以至大小福建同鄉組織都先後進駐僑冠。六七暴動期間,僑冠更成為「暴徒基地」,警方要以直升機在天台降落逐家逐戶圍剿暴徒,當年轟動全港。
區會每屆皆工聯會當選
僑冠大廈由南洋商業銀行創辦人莊世平的僑光置業發展,A、B兩座樓高28層,共624個單位,1966年落成時取代中環的舊中國銀行總行成為全港最高大廈,至1971年被銅鑼灣珠城大廈取代。
地下至二樓的華豐國貨是僑冠大廈標誌,華豐及旁邊的商務印書館早在1965年9月、即樓上住宅尚未入伙前已開業,一直營運至今。樓上的住宅單位不少亦被中資銀行垂青,購入作員工宿舍。
1967年,親共組織發動暴動,僑冠被視為暴徒溫床,警方曾借用英軍直升機在僑冠天台降落,由上而下逐家逐戶搜查圍剿暴徒,特別針對當時在A座23樓的學友社。據當年報道,警方除在大廈搜獲大批暴動用器械,更發現大廈內設有秘密「戰地醫院」及手術室,治療暴動中受傷的左派人士。
親共團體在僑冠大廈的勢力一直維持至今,雖然學友社已經遷走,但具影響力的香港福建同鄉會仍在僑冠7樓;僑冠所在的和富選區,自主權移交以來每一屆區議會選舉都是由工聯會成員當選,多次更是在無競爭下自動當選。僑冠現時成交量不多,近月售出的以400方呎細單位為主,呎價約1.2萬元。
■記者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