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冠僭建 屋署放生12年

僑冠僭建 屋署放生12年

【土共老巢】
【本報訊】北角一帶近月多次有福建幫聚眾襲擊市民,其中位於英皇道和糖水道交界的僑冠大廈更有人從高處投擲玻璃樽攻擊路經示威者。《蘋果》調查發現,這座作為傳統土共勢力盤踞地的大樓,僭建問題非常嚴重,單是在連接平台的三樓,28個單位就有35張仍未遵從的清拆令,最早的2007年已發出,但屋宇署卻未有主動執法清拆,僅在2016年向同一位置的僭建物再發清拆令,令問題一直維持至今。
記者:林偉聰

記者針對僑冠大廈有平台的樓層翻查單位土地註冊,以平台面積最大的三樓為例,A、B座合共28個單位,有多達35張仍未遵從的清拆令,大部份都是有關平台上的搭建物,涉及20個單位。清拆令之所以比單位數目多,原因是屋宇署2007年6月向所有三樓平台搭建物發出命令後,業主一直未有拆除僭建,署方亦未有採取行動;事隔九年,署方2016年4月又向同一位置僭建物再發清拆令,惟大部份僭建物仍存留至今。

僑冠大廈個別座向在19樓及23樓亦有平台,B座最少五個單位至今仍有未遵從的清拆令,全部涉及搭建物。另外A座和B座的公眾地方2016年有多項僭建被發清拆令,包括簷篷、在多層圍牆開鑿洞口、加裝鐵閘等,兩座分別有六項及四項未經批准工程。

僑冠大廈三樓平台的僭建物設大量窗戶及安裝多部冷氣機,疑作劏房之用。黃文邦攝

面向英皇道的23樓B座平台(箭嘴示)有明顯搭建物,覆蓋整個平台範圍。

8月5日北角多名惡煞襲擊示威者,當晚更有人疑於僑冠大廈高空擲玻璃樽。

佈局與劏房相似

記者日前到現場觀察,發現三樓平台的搭建物甚具規模,部份以磚搭建,然後髹上大廈外牆相同顏色,驟眼看未必發現屬僭建。搭建物有多個窗口,裏面放有碌架床,個別位置鋪設水管,加上在細小範圍安裝多部冷氣,佈局與劏房相似。2007年僑冠大廈三樓一個被間成20個分租套房的單位發生火警,消防當時指單位面積約1,000呎,但僑冠無千呎大單位,反映涉事單位或利用僭建範圍作劏房出租。

至於高層平台,則較明顯是毗連單位的住戶自用,有住戶將平台改造成空中花園,放置長枱,又在單位外牆改裝玻璃趟門;有單位更將整個平台圍封加蓋,變相大增單位面積。

華豐國貨持六伙

記者向自2007年起出任當區區議員的工聯會郭偉強查詢,他指不了解大廈僭建情況,沒收過相關業主求助,又指不清楚僭建物是否用作劏房,「我都入唔到去睇」。涉事單位中,六個由華豐國貨持有,記者以電郵向華豐查詢僭建物用途及沒拆除僭建原因,截稿前未獲回覆。

根據屋宇署政策,樓宇天台或平台的僭建物均屬「須優先取締」類別,屋宇署向涉事業主發出清拆令,要求在指定期限內清拆後,如業主未有遵從,署方有權自行清拆,過去亦有案例,署方向法庭申請封閉令,清拆私人物業內的僭建物。

屋宇署回覆表示,署方去年對違令單位展開檢控,但未有解釋不採取清拆行動原因。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質疑,屋宇署早在2011年已將大廈列作目標,「點解咁耐都未見行動?」認為署方既已清楚判斷有僭建物,就應主動清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