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波及日韓
東北及西北等工業重鎮急速發展,令空氣污染嚴重,近十年每至冬季均現霧霾,長三角地區在2013年的PM2.5,試過高達每立方米943微克,比內地標準每立方米75微克超出逾10倍。患肺癌者急增,每年新症約78.7萬人,約63.1萬人肺癌致死。有專家預計,到2025年中國肺癌患者將達100萬人,許多人因此逃離中國。空污問題更蔓延至日本及韓國,首爾指一半霧霾源自中國。近年每至冬季內地氣流南下,香港亦受其害。
破壞生態打擊經濟
中國水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六,但亦是全球最缺水的20個國家。工業生產污水導致長江、黃河、珠江等七大水系,約1/4水質差到不能灌溉農田。中央2002年推出「南水北調」,但2014年至2018年調水量僅222億立方米,只有目標三成。1998年爆發洪水肆虐大半個中國致4,150死,經濟損失2,551億元人民幣(約2,815億港元)。洪水暴露許多豆腐渣水利工程,引發對「圍湖造田」等討論。
忽視安全屢爆災難
內地屢爆工業災難,追根究底乃忽視安全。2015年的天津化工廠大爆炸,涉事的瑞海公司違法經營,不當處理化學品引致爆炸,天津及河北省局部地區均有震感。事發地近民居致165死,包括75名消防員;今年3月,江蘇鹽城響水縣的天嘉宜化工廠發生爆炸至少64死。此外,2011年的溫州動車追撞意外,最少40死,揭露溫洲南站列車控制中心出現設計問題。官方更挖大坑迅速掩埋列車,鐵道部發言人解釋是「便於搶險」,還表示「我反正信了」。
毒奶粉地溝油氾濫
內地爆發多宗食安事故,如毒奶粉、假酒、瘦肉精、地溝油等,當中2008年三鹿毒奶粉最轟動,不少食三鹿奶粉的嬰兒患腎石,揭發奶粉含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近4萬名嬰兒受影響,至少4死。2011年溫家寶曾稱,黑心食品問題反映國人道德淪喪,強調「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國家」。
貧富懸殊基層受害
內地經濟高速增長,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去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認為,中國堅尼系數為0.45,佔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佔收入和消費的份額只有4.7%,佔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佔收入和消費的份額高達50%。富豪大多通過「發現」國有資產價值,用低廉價格購買國有資產,從一夜間獲巨利致富,基層百姓永遠成為被犧牲的一群。去年,北京大興平民居住地大火致19死,自此市政府以排查安全隱患,對「低端人口」展開逼遷,全市數十萬人在嚴冬下喪失家園。
山寨大國剽竊鬥平
中國改革開放後,借助香港吸引外資,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一躍升為「世界工廠」,「Made in China」響遍全球。但「Made in China」卻非代表高質素,主要以便宜取勝。全國上下多年來不重視知識產權,剽竊文化及山寨作品處處可見,「Made in China」在外國市場遭鄙視,中國被稱「山寨大國」。近年,政府首提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中國製造業主攻高科技轉型,同時自主品牌開始崛起,欲擺脫「山寨大國」污名。
獵殺濫捕動物瀕危
破壞生態加上大量獵殺或濫捕,多種動物頻臨滅絕。以華南虎為例,建政初期仍有4,000隻,但到1976年僅剩200隻,多被獵殺製中藥,最後一隻野生華南虎在1994年被殺。儘管中國政府未宣佈野生華南虎已滅絕,但不少外國專家表示中國的野生華南虎已消失,只剩人工飼養;江豚在1990年前還約有3,600頭,現僅剩1,000頭,比熊貓更少。中央雖要求拯救江豚,但地方政府視而不見,浙江鎮江更在江豚保護區興建影城賺錢,《光明日報》批評:「鎮江江豚保護區對整改要求陽奉陰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