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近日就恢復貿易談判釋出善意,但市場充斥各項不明朗因素,資金紛湧入債券避險,建議選擇孳息回報仍屬正數的亞洲債券。
投資者避險心態強烈,股市急跌下,債息亦顯著下滑。直至8月中,環球負利率的債券突破15萬億美元。隨美國聯儲局於7月底開始10年來首次減息,預期十國集團的央行將於可見的未來維持寬鬆立場,因此市場普遍認為,我們正重返「較長時間維持低息」的環境。
歐美央行接連「放水」,亞洲央行亦加入減息行列。由於亞洲區通脹相對溫和,利率仍企於高位,預期亞洲央行的減息措施將陸續有來。亞洲央行的政策舉動將對亞洲債券有利,特別是優質的本幣債券。
近期泰國公佈總值1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措施,印尼亦尋求大幅增加財政開支,以抵禦經濟增長放緩,新加坡亦會因應經濟情況,推出振興經濟方案。至於中國,自貿易戰爆發以來已實施多項措施支持經濟,未來亦有可能宣佈更多政策。
現時環球宏觀環境脆弱,但亞洲區內經濟基本面仍強勁,並可為投資組合帶來分散風險的效果,而更重要是,相對於不少歐美債券處於負利率水平,亞洲債券孳息仍屬正數,亞洲固定收益的吸引力依舊不減。
簡柏翹
宏利投資管理投資組合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