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本周搞第一場社區對話將於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但有逾2,000座位的伊館,政府只安排150個名額供市民抽籤出席,有民主派中人揶揄人數少得如「擺十零圍酒,結婚唔止呢個數,求其一個政黨黨慶都多過呢個人數」。有政圈中人對季陶說,林鄭根本不在意是否收集民意,又或港人是否認同,「佢旨在塞住國際社會把口,為北京減壓」。
玩弄程序 林鄭慣常手段
該政圈中人之前做過公務員,早年也曾在林鄭手下辦事,他對季陶說,林鄭一向善於玩弄程序,「佢慣咗公務員做嘢方式,即使政府唔理民意做決定,只要做足程序,咁就乜都唔使理,可以大大聲話政府已按程序辦事,但決定不變」,這種手法林鄭在拆皇后碼頭、喜帖街時已用過,不過在今次送中惡法中就失效,更觸發逾百日社會抗爭,「證明林鄭最多只係一個做到嘢嘅高級公務員,唔係做領袖嘅人才」。
他說林鄭搞社區對話,與其說收集民意,不如說早前國際社會,包括G7、德國、歐盟等聲明,均要求北京、港府和港人對話解決危機,但現實是真正對話北京、港府不會做,「因為真對話北京、港府就要向民意妥協,四大訴求一定要讓步,但北京、港府係一步都唔會讓」,於是林鄭又以她善於玩程序手段,「先整個對話辦事處,搞幾場得一、二百人對話,再話一年半載後整個報告,咁國際社會即使再向北京施壓,北京可以話港府有同港人對話,至於係咪真對話?北京同林鄭話之你,總之程序做咗,塞住國際社會把口就算」。
季陶
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