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力牆】政制扭曲才是禍因 - 林本利

【林氏力牆】政制扭曲才是禍因 - 林本利

早前香港首富李嘉誠呼籲當權者對反修例運動中被捕的年輕人「網開一面」,隨即惹來內地官媒及中央政法委強烈駁斥,指李氏的說法是「縱容犯罪」,又點名批評李氏等地產商貪得無厭,「囤地圈錢」,阻礙政府發展棕地。同一時間,民建聯向政府建議了引用《收回土地條例》發展棕地,興建公共房屋。

筆者看見上述新聞,感到啼笑皆非。香港土地不足,樓價高企,在早前的「土地大辯論」中,市民普遍共識是政府應率先收回1,000公頃新界棕地(還有170公頃粉嶺高爾夫球場),用作興建房屋,為何這些意見之前一直沒有反映在政府施政報告中?現在要由內地官媒和中央政法委提出,再由一直聽任中央指揮的民建聯轉軚支持,實在令人感到可悲。

今次反修例運動正好暴露香港一直存在的社會深層次矛盾,內地官媒批鬥地主,指本地財閥「囤地圈錢」,透過操控土地資源,推高樓價,壟斷各行各業,十大家族賺過盆滿缽滿,而年輕一代則要承受樓貴租貴、發展空間受阻的惡果。

為何香港回歸22年以來,地產霸權問題一直持續?豈不是因為政制扭曲,偏袒既得利益者,包括地產商和民建聯這類政黨。因此,要改變現況,處理社會深層次矛盾,為年輕人帶來希望,中央及特區政府不能迴避重啟政改,落實雙普選,令社會走向更公平和公義。

行政會議成員葉國謙說若當年「袋住先」,今日政局不至如此境地,言論極其可笑和可恥。若按照人大常委會的「八三一」框架,提委會提名門檻是一半,而非選委會的「八分一」,2017年特首選舉中民望高企的曾俊華根本無法出閘,無法在選舉論壇中預言林鄭是「撕裂2.0」。當年便只得林鄭和葉劉出選,市民被迫選了林鄭,今日便要承擔政治後果!

因此重啟政改實現雙普選是當務之急,唯有港人可以選出公信力和認受性高的特首,特首施政能夠真正反映民心民情,才能真正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和港人治港。不然特首及立法會繼續代表少數人利益,不時要由中央政府出聲干預香港事務,財閥要跟隨中央指示,失去言論自由,對商界和小市民都沒有好處。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