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文.樂】好彩仲有林海峰

【娛.文.樂】好彩仲有林海峰

早聽聞演唱會場內有觀眾高叫「香港人」,下接「加油」的此起彼落。但來到林海峰是但噏,感覺更浪漫,因為本意講家庭與辦公室、放假與加薪,以至做人老竇與面對老細的糾結裏,原來都是政治隱喻,更是「努力、奮鬥、加油」的矛盾人生。

我是軟硬粉絲,也相信阿Jan由2005年上台做Stand Up,攸關「集體回憶」——我輩聽「軟硬癲台」到「老人院」而成長,一定追入紅館。不過林狗的演出,相信卻不是集體回憶一說足以解釋過去;而在場觀眾自發叫喊「香港加油」,再有萬人鼓掌,更非純為興風作浪。

當然林海峰做棟篤笑,不及黃子華的精闢睿智,畢竟子華利用顛倒邏輯去製造笑話,慢條斯理衍詞造句得天獨厚。阿Jan的強項卻在聲音,畢竟是電台出身,說話緩急有致而極盡模仿能事;而阿Jan聲演出色之外,每日《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有實在貼地感,讓認同他的聽眾,更願買飛入場。

是故自上次「是但噏廣東話」引起本土議題的關注——比如廣東話會否如不少本土文化逐漸消失,都是香港人落力維繫的獨有命脈;今次說Happy Monday,本為打工仔的心聲表白,卻隨幾個月以來的反送中運動,要劇本一改再改,竟然滿有象徵地扣連起家庭、辦公室,以至社會事件,彷彿就是把 「修身齊家」一類老土古語靈活展演。這一定是因為林海峰的朝朝出發,更有商業電台一力支持「講香港人話」,才可事半功倍。

今日要娛樂媒介講人話很難,而要以棟篤笑講香港人事更難;但說到敢於表達立場,尤其是偏黃光譜,就更隨時會被打壓。不過林海峰做到了,更勇敢地扣連成長;比如說到阿媽打仔,原來是為公平公正含沙射影;而人到中年,子女對自己「反白眼」,原來是說家長式管治失效,真心聆聽才是對話基礎……都是淺白道理,卻怪當權者失焦,觀眾必有共鳴。

棟篤笑本就是弱勢社群的表演形式,讓美國有色人種幾十年來在酒吧對白人權力冷嘲熱諷;去年香港人看着 「金盆顦口」而失去子華,或如他所說「香港有嘢唔同咗」,筆者想到是香港人即便要在弱勢反撲,棟篤笑已難再為我們道來一次又一次的失衡。不過,林海峰叫大家「努力、奮鬥、加油」,教棟篤笑不再單為嘲諷權力,而是更實在的打氣——雖然香港已在從政者手中窒息,而他們竟又毫無內疚可言。

雖說阿Jan演出不及子華金句精妙,今次卻教我尤其深刻,他所說的:「有內疚,因為你不是壞人。」香港不幸,就是沒有會內疚的當權者;但尚幸有過子華,也仍有林狗,為人發聲。
撰文:陳嘉銘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