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人幣跌不停 受惠股逐隻捉

【投資導航】人幣跌不停 受惠股逐隻捉

中美去年爆發貿易戰以來,兩國互向對方產品加徵關稅,人民幣亦展開貶值之旅,兌美元由去年中6.7水平,至上月跌破7算心理關口仍未止瀉,本月初逼近7.2水平始喘穩。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人民幣再試低位已成市場共識,出口股、紡織股、資源股一般受惠人幣貶值,但隨着環球形勢出現變化,這些傳統受惠股隱藏不少伏位,人幣貶值主題投資策略亦需審時度勢。

人民幣兌美元過去一年跌不停,上月貶值幅度近4%,為1994年以來最大單月跌幅。近日雖略為回穩,但中美貿易戰未有停戰迹象,市場預期人民幣將續試低位。新加坡大華銀行指出,中美兩國下月初在華盛頓恢復談判,但預料不大可能取得突破,預測第四季人民幣兌美元滙價為7.2,明年首三季分別轉弱至7.25、7.3及7.3。

人幣最淡恐見7.5

美銀美林上月兩度調低人民幣滙價預測,8月初時由6.63調低至7.3,其後進一步調低至7.5。另一大行瑞銀相信,人行將謹慎管理人民幣滙率預期,但會允許人民幣輕微貶值,今明兩年預期分別見7.2及7.3。

里昂證券(CLSA)首席經濟學家菲什維克(Eric Fishwick)表示,人民幣很明顯被當成抵銷美國關稅的工具,因此只要緊張局勢加劇,人民幣就會走弱,第二輪美國對中國貨幣徵收關稅將於10月1日和12月15日生效,認為推動人民幣滙率走低的力量依然存在。

人民幣貶值下,收入以美元計價為主,但支出或成本以人民幣計算的企業,將最受惠,變相令成本及支出降低,但同時收入獲得額外的滙兌收益,有助提升公司毛利及盈利表現。傳統上,出口股、紡織股、內地資源股被市場視為受惠人民幣貶值的板塊。然而,中美貿易戰令環球投資環境變得複雜,傳統受惠人幣貶值板塊亦出現不少投資陷阱,要避免中伏,宜選擇受惠人民幣貶值的同時、收入不受貿易戰影響的股份。

出口股揀創科敏華

出口股中,以藍籌新貴創科(669)及梳化股敏華(1999)最值博,兩者今年分別累升29.8%及38.7%。創科上半年純利按年升11.9%,毛利率按年擴0.5個百分點至37.6%,連續第11個上半年錄得增長;敏華去年業績雖受貿易戰影響,盈利按年減少11.2%至為13.6億元,但預料至明年8月可把美國定單全部轉移至越南。兩股以耐用性消費品為主,有剛性需求,有能力抵銷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

在內地設廠的紡織股同樣受惠人民幣貶值,但以代工為主的紡織股受貿易戰影響較大,如晶苑國際(2232)、互太紡織(1382),兩股今年分別累跌17.4%及23.7%,不宜沾手。紡織股中,主打Uniqlo品牌的迅銷(6288)及擁有大型品牌客戶的申洲(2313)可看高一線,兩股今年分別累升18.4%及17.1%。迅銷在內地設有廠房,Uniqlo亦有近四成收入來自日本;申洲則有Uniqlo、adidas、Nike和PUMA等大型品牌客戶支持,2018年度海外銷售佔比達69.9%,兩股牌面上受貿易戰影響程度較低。

內地資源股的成本也是人民幣,但出口則以外幣計價,也是傳統人民幣貶值受惠板塊之一。然而,關稅壁壘及經濟轉弱陰霾下,礦產類資源股潛在風險不低。紫金(2899)今年累跌4%;江銅(358)暫仍有1.5%升幅,但兩股均處下跌趨勢當中。反觀,以水資源為主業的粵海投資(270)表現相對硬淨。該股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升8.9%,純利則按年升1.1%。其中水資源佔比達65%。根據香港政府與廣東省政府簽訂的2018至2020年度香港供水協議,於2019年及2020年,每年對港供水收入分別為47億元48億元,為集團提供穩定港元收入。

香港政局不穩,中美貿易戰時晴時雨,面對內憂外困,散戶投資部署恐會陣腳大亂。為此,《蘋果動新聞》與瑞萬通博將舉辦【亂市投資攻略】,六位名家將現場分享後市入市策略。【亂市投資攻略】將分兩場舉行,9月20日已經舉行,9月28日一場,嘉賓分別為翁世權、投資專欄作家股榮及唐牛。
報名參加,可登入 http://bit.ly/vontobelsemin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