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球到太空 由真實到驚慄

由地球到太空 由真實到驚慄

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曾經慨嘆,在他成長年代有很多太空科幻片,象徵了一個人類勇於探索太空的年代,只是後來買少見少,於是他才要拍《星際啟示錄》。好彩,近年多番太空科幻片,所描述的故事類型也不同。

《引力邊緣》2013

劇本,墨西哥導演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on)跟兒子鍾納斯索柯朗(Jonas Cuaron)共同編寫,寫一個遇上意外的女太空人,千辛萬苦歷盡艱辛為了返回地球,如實踏在大地上,感受地心吸力的可貴。這一場驚險的太空求生記,完全綠幕攝製。

《星際啟示錄》2014

基斯杜化路蘭棄用慣常的非線性敍事,以相對平實的手法描寫一對父女情。為人類福祉,父親穿越蟲洞甚至進入黑洞,女兒被迫留在地球,億萬光年的實際距離卻沒有阻隔心的距離,天涯原來是咫尺。即使有點史匹堡,但drama好睇。

《太空潛航者》2016

故事前設具有道德意味:當你跟成大班人在一架前往某星球的太空船冬眠,其間你突然比其他人早醒,你寧願獨自承受苦悶?抑或整醒一個靚女陪你解悶?基斯柏特(Chris Pratt)選擇了後者……不是不好睇,只是這道德難題被處理得有點淺薄。

《外星生命》2017

一齣擺到明的太空怪物驚慄片,展示人類置身太空的禁閉式空間裏獨力面對未知生物的不安與恐懼,驚慄感十足,無奈嗰隻外星生命的造型設計,實在太流。冇辦法,自從佳格(H.R. Giger)的異形誕生後,再難有太空怪物能超越。

《登月第一人》2018

1969年岩士唐在月球踏出人類的一大步,不只是美國英雄更是人類歷史英雄。戴米恩查素(Damien Chazelle)不旨在為岩士唐再留下另一個英雄故事,反而要呈現他踏出那一小步前內心的脆弱與掙扎;刻意不安排賴恩高斯寧(Ryan Gosling)插上美國旗,不讓電影沾上愛國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