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美貿易談判乍現曙光之際,卻由於兩國在核心問題始終未有共識,使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美國東岸時間周五(20日),突然改稱不需要一份臨時協議,同時指斥中國以不公平的貿易手段「盜取」美國資金,投放到軍事建設中,威脅世界,態度及措詞頗為強硬。中方同日也取消下周訪問美農業區的行程,中國官媒新華社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均發表簡短聲明,形容這兩日展開了「建設性」討論,並未就取消訪問一事解釋,被外界解讀為陰霾再現。
在中美副部級磋商舉行前,外界估計雙方會達成臨時協議,內容包括中國採購美國農產品、美國放寬對華為的制裁等,惟路透社昨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對於知識產權保護、強制技術轉移、國家補貼等核心問題,中國代表團沒有提出任何建議。美方代表團認為談判仍未去到達成協議的階段;中方代表團團長、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要求撤銷所有關稅,並堅持協議文本平衡,強調不能永遠只有中方讓步,而美方絲毫不讓。
「盜美資金建設軍事」
雙方在這問題上談不合攏,致使曾透露有意達成臨時協議的特朗普改口,於當地時間周五,在白宮記者會明確地稱「無意只與中國達成基於中國增購美國農產品的部份協議……採購(農產品)不足以令我取消懲罰性關稅。」他續指,「我尋求一份完整的協議……兩國爭端不會破壞我在2020年的競選連任之路」,也不認為需要在大選前與中國達成協議。特朗普進而批評「中國以不公平的貿易手段,從美國身上盜取金錢,並投放到軍事建設當中」,其軍力建設速度威脅世界,而貿易是對華政策的重點,重要性與軍事不相伯仲。他也聲言,中國增購農產品、美國加徵關稅,令美國現時收取數十億美元稅款,不久將來有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進賬,而在中方一再要求下,美方把原定下月1日生效的加徵關稅日期延遲兩周。
兩國稱有「建設性」討論
在特朗普強硬表態後一小時,原定於下周訪問美國蒙大拿州農業地區的中國代表團也宣佈「更新行程」而提早返國。由於到訪農業地區被視為增購美國農產品的前奏,行程取消意味着貿易談判前景不定。美國農業部及中國駐美大使館均拒絕評論取消行程事件,而新華社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僅發表簡短聲明形容這兩日展開了「建設性」討論,並討論了10月雙方高層談判的具體安排。
路透社指出,兩國專家及政府人員均認為,即使雙方於9月及10月的談判達成臨時協議,中美貿易戰早已進入政治及意識形態的鬥爭,矛盾之深遠超關稅問題,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解決。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