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遊蹤】圍牆倒下30年 遊柏林穹蒼下

【浪迹遊蹤】圍牆倒下30年 遊柏林穹蒼下

縱觀全球,對香港人逆權運動最支持的國家是德國,大概因為德國人對暴政有切膚之痛的體會,先是發動二戰的納粹政權、再有築柏林圍牆的共產東德,好不容易才得到真正的民主與自由。From Walled City to City of Freedom,今年為柏林圍牆倒下三十周年,不妨趁歷史一刻到訪柏林,從遺址了解極權的禍害,也從浴火重生的柏林得到啟示與激勵。

述說柏林圍牆的歷史,要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被蘇聯與盟軍佔據,隨後分裂為西德與東德兩國,原首都柏林也被一分為二。由二戰結束至柏林圍牆興建前夕,據統計有多達250萬東德人逃亡至西柏林,多到讓東德政府擔心亡國亡黨,可惜當局不是以政治改革回應,而是一夜之間封鎖通往西柏林的邊界,違者格殺勿論。

遊客於圍牆中間的空隙,窺望當年兩層圍牆間的死亡地帶。

遊客扮爬柏林圍牆打卡。

1109 久分必合

為155公里,43.1公里位於巿區,以分隔東西柏林;111.9公里位於郊區,以隔開西柏林與東德貝蘭登堡省。

生活的社區突然一分為二,家住東柏林,往西柏林上學的學生,還沒有機會與同學道別就要永別。然而嚮往自由是人性,圍牆豈能完全堵截?據非正式統計,自1961年8月13日1:05am封閉邊境開始,超過10萬名東德人嘗試翻牆逃走,但只有少數人成功,大部份人失敗被捕,被槍殺的更是無從統計,因為殉難者往往被揑造為意外身亡,直至東德政府倒台後,家人和公眾才知道部份真相。

由封邊境至1989年11月9日開放一刻,當局不斷鞏固邊防,由矮矮的路障變成鐵絲網,阻礙視線的建築物陸續被拆除,再由鐵絲網演變為約3.6米高的柏林圍牆,只有偏遠郊外保留鐵絲網;防線由一層變兩層,在固定距離設瞭望塔。聽柏林圍牆單車導賞團的導遊Heinz介紹,瞭望塔一般有五人駐守,確保互相監視的軍人不敢變節。「柏林圍牆逃亡的其中一幅著名照片,就是拿着步槍的東德士兵跳過鐵絲網。巧合是拍這幅照片的攝影師,原來專門拍攝馬術。」Heinz說。

柏林的中心當年一分為二,波茨坦廣 場保留了幾塊圍牆。柏林旅遊局提供

Oberbaumbrucke橋為柏林東部的地標之一,也是當年東西柏林的邊境。柏林旅遊局提供

單車導賞團 景點逐個捉

Heinz來自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年輕時已搬到西柏林居住,德國統一後娶了東德太太。他開了一間單車店,亦會帶柏林單車導賞團,「以前東柏林的樓價非常便宜,德國統一後,很多東柏林人連房子都不要就搬走了,反正也是國家配給的,於是大量藝術家搬到東柏林住空屋,租金便宜,有些社區也變成了藝術家的樂園,近年樓價急升就是後話了。」由於柏林圍牆的遺址相當分散,若想去多幾個點,以單車遊柏林圍牆也不錯,技術一般也不覺得危險。

East Side Gallery圍牆 經典一吻

55公里的圍牆,目前僅存的組合起來應該不到3公里,多位於巿中心,例如必打卡位East Side Gallery,也是現存最長的一段柏林圍牆,收錄了21個國家共118名藝術家的壁畫創作,最經典、最著名的一幅是前東德領導人昂力克(E. Honecker)及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湼夫(L. Brezhnev)的情深一吻。

East Side Gallery圍牆 最著名的畫,前東德領導人昂力克(右)及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湼夫的情深一吻。

Bernauer大街 死難者紀念公園

另一個必去點是Bernauer大街。這條大街曾是東西柏林的分界線,當東德政府開始封閉邊境時,有東柏林人是冒死希望跳過邊境,第一名殉難者就是死於跳樓,後來東德政府把毗鄰邊境的住宅全部拆掉了。

今天的Bernauer大街兩旁,已變成柏林圍牆死難者紀念公園,保留了兩層的圍牆與瞭望塔,遊客透過石牆中間的空隙窺看。當年逃亡者掘的地道,就以鐵塊斑馬線在草地上標示,還有一道供奉逃亡殉難者的戶外靈堂,時刻提醒世人:不自由、毋寧死。Heinz說:「為了令圍牆更堅固,他們不是把石屎插在地上,而是先將鋼筋扭成L形後,再埋在地下(L的末段伸向西柏林方向)然後再灌石屎,因為衝擊圍牆的力度一定來自東柏林方向。」

Bernauer大街旁的草地上設戶外靈堂,供奉有名有姓的殉難者。

客西馬利教堂 東柏林抗爭的中心

教會在東德共產政權倒台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東柏林的起義始於Prenzlauer Berg區的客西馬利教堂,當時萊比錫的抗爭者遭東德政府拘捕,東柏林人於1989年10月2日於教堂外首次聲援萊比錫的同胞,教堂幾乎晚晚舉行集會,參與人數越來越多,成為東柏林抗爭的中心。

柏林 客西馬利教堂,為東柏林當年反共抗爭的中心。

11月9日廣場 掀起變天

位置偏遠一點的11月9日廣場,比East Side Gallery和Bernauer大街冷清很多。論歷史意義,前身是邊境檢查站的11月9日廣場一樣重要,因為第一批東柏林巿民就在這裏衝擊邊境。

話說1989年,東德已陷入管治危機,共產政權決定開放邊境作讓步。東德政府於11月9日傍晚在記者會上宣佈消息,當記者問到「開放邊境何時生效?」東德官員Gunter Schabowski找來找去,發現文件竟沒有寫生效日期。怎麼辦?他竟大膽地說:「根據我的理解,這是即時生效,不會延遲。」當日發生的事,全部以德文刻在廣場地上的鐵條。Heinz當晚就在圍牆的另一邊,他指着刻在地上的時序,跟我們繙譯地上寫的德文。

08:15 pm:50個東柏林人到了邊境檢查站要求出境

09:20 pm:500個東柏林人到了邊境

11:20 pm:士兵開始擔心群眾將會硬闖邊境,檢查站的軍頭一念之間決定放行

當晚有超過二萬人越過邊境,Heinz說:「到現在我還覺得那一刻是不可思議!當我在西柏林聽到東柏林將開放邊境的消息後相當興奮,第一時間就走到邊境看,很多人都已到邊境等待歷史的一刻,最後終於看到東柏林人走過來!」

柏林11月9日廣場 今日的面貌。

百里超級馬拉松 願義士保佑抗爭者

柏林圍牆的原路線,今天已開闢為郊遊徑(Mauerweg)。每年8月中旬柏林都會舉行「柏林圍牆100里超級馬拉松」(全程約161.2公里),吸引千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跑友參與,以一人全程,或二人、四人和十人接力的方式,限時30小時內跑畢。

「柏林圍牆100里超級馬拉松」,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跑友參加。

柏林圍牆超馬給殉難者Wohlfahrt的悼念板上,我貼上「STAND WITH HONG KONG」的貼紙,願義士保佑香港。

比賽的設定相當有意思,報名日期為每年11月9日6:57pm(當年宣佈開放邊境的一刻);比賽日期為8月13日後的第一個周末;每年完賽獎牌,都會刻上一位殉難者的肖像為紀念,今年紀念的Dieter Wohlfahrt先生是一名協助東柏林人逃亡而被槍殺的西德義士。

我是本屆比賽的唯一香港參加者。以為一路上都有機會看到殘存的圍牆,但原來大部份都不存在了,只有零星個別的圍牆仍矗立在民居或河邊,只有德語和英語的展板,介紹某些重要位置,例如邊境檢查站、航運河道關卡和殉難者遇害之地等。

比賽最有意思的一段於55公里處,也是Wohlfahrt之墓所在。大會預備好蠟燭及弔唁卡讓跑者獻上。我在弔唁卡上貼了一張STAND WITH HONG KONG的貼紙,並寫上(意譯):「願義士在天之靈,保佑香港的抗爭者。」

柏林旅遊局網頁  https://www.visitberlin.de/en
Urban Bike Tour  https://urban-bike-tours.com/en/
柏林圍牆超馬  https://www.100meilen.de/

採訪、攝影:莊文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