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北得唔得】
香港的鮮活糧食主要靠入口,有指新鮮豬肉、牛肉、蔬菜等食物,九成需要靠大陸供港。如果內地一旦「斷水斷糧」,香港人便會「冇啖好食」、「隨時死得」。但記者翻查近年政府的香港商品貿易進口數據及漁護署的鮮活食品統計數據,發現實況和想像大相逕庭。
冇大陸冇肉食?
現時街市出售的活雞,百分百出自本地雞場,平均每日供應近萬隻活雞。雞、鴨、鵝等整體入口家禽總數,中國只佔19%,活家禽只佔0.03%;美國和巴西供應的冰鮮家禽共佔總數七成。據漁護署數字,今年9月平均每日從內地入口近1,600隻活豬,佔市場九成,但在所有豬肉類別總和中,中國供港新鮮豬肉佔14%,整體供港豬肉只有約22%。香港所有活牛均由內地進口,平均每日供應56隻,但在包括牛肉、牛內臟等總和之中,中國供港新鮮牛肉只佔1.4%,整體供港牛肉只佔約2.3%;而佔整體進口量最多的是巴西,佔50%。
冇飯開食泰國米
根據工業貿易署的食米入口資料,截至2019年7月31日,約52.9%食米來自泰國,29.3%來自越南,然後才是中國,佔7.7%。其他國家包括美國、澳洲、柬埔寨等地的食米入口量加起來亦佔一成。
鮮橙香蕉哪裏來
香港入口的水果中,內地、美國、南非各佔總入口量超過一成,分別佔約14%、12%和10%。入口量最多的水果是橙,約佔總入口量兩成,由美國入口的佔多數。香蕉多數由菲律賓入口,約佔八成,中國只佔1%。
自閹食菜靠內地
香港的入口蔬菜中,近九成來自內地。但翻查資料,1985年香港的「新鮮蔬菜供應自給率」達30%,證明本地有能力「自己蔬菜自己種」,但政府強調本地生產的食物「旨在補充不足,非用來與市場的主要供應來源地競爭」,沒有制訂自給率目標等相關政策支持本地農業。雖然如此,據2018年《香港便覽》,本地生產的蔬菜可供應2%需求量,比起2016年的1.7%有所上升。
記者:飲食組
攝影:〈果籽〉攝影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