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我們的社會及大部份身邊的人好像都變得越來越敏感。然而,無論反應過慢或過快,又或者反應太大和太小,都有機會出事。單看各個商場,有些就算附近出現大型示威,甚至乎在商場內發生衝突,仍然堅持照常營業;但有些卻在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之前,超級敏感地一早宣佈全日關門大吉。
要數最唔夠敏感度的,應該是香港政府了吧。根據Holmes Report透露,早前香港政府曾經邀請了八間國際公關公司報價及招標做一個名為「重建香港國際信譽」的大型project。結果,八間公關公司之中,四間即時拒絕,餘下的三間有畀面收Brief開會,但最終全部一致無人入標,政府連一份報價都收唔到。其中一間公司甚至回應說: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had completely misjudged” the proposed campaign, as it was inviting RFP while the streets are on fire(想不到竟然在滿街火頭的時候,發出投標邀請書,香港政府完全誤判了擬議的公關運動)。
雖然行家談論此事都總是滔滔不絕,更打趣地問:「如果係你,你敢唔敢接呢?」正所謂邊個接就邊個有機會揚名立萬,然而,點解諗清諗楚之後無人問津?一間公關公司,接受一個投標邀請,通常要過至少三大關。第一要睇吓個客戶好唔好、是否合理;第二要睇吓單job嘅性質是否合情、make sense、有預期成效;第三乃投放資源相對金錢及聲譽上的回報。
呢單嘢好明顯根本就係時辰未到,咁嘅時勢,做咩都等如倒錢落海,只要睇吓政府最近做的「珍惜香港這個家」電視及平面廣告宣傳,負面多於正面效果就知道。而且,大家都估到個客戶(香港政府)應該完全未能配合公關公司的要求,就算贏了單job,有幾多預算及金錢回報,到時都只會力不從心,牽牛上樹,邊個做,邊個死,倒不如不幹,以免得不償失。
文迪晞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