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雷賢達指自己為國家發展,成為首批北上做基金的香港人;2005年北上,但三年後意興闌珊回港,他總結經驗:「我發覺咁搞法唔掂,你都係搵返當地人去做啦。」
當年內地開放金融市場,雷賢達北上發展開放基金,「我哋係第一間,整個過程、投資策略教晒佢哋」。他形容所有內地人都非常進取,同事短時間掌握所有知識,甚至第一日就有人挑戰他,「公司成立第一日,有同事同我講,雷總,我第日要坐你個位」。
內地人甚至無視規矩,「我做貨幣基金,計過買30日、90日,最多1.25%回報,但有內地公司做到2.2%,相差1%。我都唔係唔識嘢,但計嚟計去都諗唔到,原來佢哋買長債,但我哋唔俾買長債,佢哋搵人代持」。因為貨幣基金要保本,不能蝕本;數月後息口上升,長債價跌,這家內地公司要作巨額賠償。
現專注下一代教育
「個投資總監問我,你認為唔使賠係好事?我哋回報低咗,冇咗個market,冇咗幾百億。全公司同我對着幹,話雷總你阻住我哋呀。」雷賢達指他們認為出問題,總會有方法解決,「唔做就死路一條,做咗先再補救」。香港人一向跟規矩,故他做了幾年就回港。
雷賢達相信全球經濟增長要是靠中國,故要理解「中國模式」,但他認為中國終有一天會改變,只不過需要一段以十年計的時間。
他認為港人想要爭取更多,必先做好自己,故他目前專注於下一代教育,為基層學生提供各種活動,開闊他們眼界,「例如去半島,睇吓最一流服務係點,學習做嘢唔可以求其。例如去手術室參觀,了解醫生點拯救生命,有病人想活多一日都冇,可能佢哋都唔會隨便跳落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