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女友人好像都看後生女不順眼。所以是的,年輕就是罪名。初中時,我最不喜歡師兄姐漫不經心地拋下這句話:一蟹不如一蟹。在家裏,長輩這句話最令我反感:我食鹽多過你食米。這兩句話的背後,隱隱透着「年輕就是罪名」這想法。做咩箒?你不能以理服人?真理就是真理。
在不同時代,真理可能以不同形式被呈現出來,幾乎一定不以你所認定的模樣出現。偏偏,這想法卻每天血淋淋的在新聞出現。例如:單屆F1世界冠軍韋倫諾夫認為當代年輕車手來自「打機世代」、在模擬器長大,因此他們場上對戰時較易罔顧生命安全。Well,即使現代賽車較安全,極限就是極限,只是你的極限不是他的極限,但不代表當代車手就會罔顧安全。因為,死就是死。請問可以選擇的話,有誰會想死?難怪,五屆世界冠軍咸姆頓只是以「this person」來稱呼這個人。然後,年輕車手以不同格鬥風格來挑戰老鬼,他們總會被批。近年例子包括:2016年韋特本(韋少)經常在迫力區移位防守,因而被評「危險駕駛」,國際汽聯甚至立下被戲稱為「Verstappen rule」的賽例禁止「moving under braking」;然後2017年撤回條例,惟一般需保留一個車寬等。
19年奧地利站,韋少再次在迫力區移位防守,與法拉利車手勒卡歷胎撞胎,惟無被罰並保住冠軍。韋少再次在灰色賽例中找到新極限。然後,上站勒卡歷在迫力區移位防守格開咸姆頓,即使被黑白旗警告但仍保住冠軍。比賽期間,已成霸主的咸姆頓投訴對手「危險駕駛」。幾日後,他已明大義並說將改變風格。年輕車手的存在意義,就是要改變建制。所以,年輕就是原罪。
改變F1風格都得用上三年,何況是真建制?
別放棄。時代革命。
體育主持 丹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