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港食肆搶攻人造肉市場顧客:口感與真肉相差遠

財經專題:港食肆搶攻人造肉市場
顧客:口感與真肉相差遠

人造肉已殺入香港!美國首隻人造肉股Beyond Meat,掛牌四個多月以來,累漲超過五倍,掀起全球人造肉熱潮,有投行估計未來市場規模可達萬億元。目前本港餐飲連鎖店大快活(052)、翠華(1314)及太興(6811)旗下茶木.台式休閒餐廳已相繼推出人造肉產品;但本報邀請多位市民試食,普遍認為口感與真肉相差甚遠。香港是美食之都,港人口味刁鑽,人造肉要攻陷香港市場恐有難度。
記者:伍詠雯 黃尹華

人造肉可分為兩種,一種被稱為「植物肉」,利用大豆及豌豆等植物蛋白為主要原料,製作成口感近似肉類素食肉品;一種被稱為「細胞肉」,利用動物幹細胞在實驗室環境下自然生長成肉,這種製作方式目前成本過高,暫未有商業化產品面世。

用合成生物技術培育

中國傳統有素齋食品,包括素雞、素鴨等,但科技含量低。現代植物性人造肉則追求口感與真肉一致,例如把牛肉的味道用分子生物構造表達出來後,在植物界尋找相同的分子結構,再用合成生物技術培育出來。以Beyond Meat為例子,目前就開發了三種能夠匹配牛肉、豬肉和禽肉的植物產品,原料主要來自黃豌豆(yellow peas)。

人造肉熱潮興起後,大快活、翠華及太興旗下茶木.台式休閒餐廳,8月起先後提供植物人造肉素菜。三間茶餐與速食連鎖店均採取Omnipork新豬肉為食材,供應食品不只局限於漢堡包,還有多款港式食品。目前翠華提供兩款植物人造肉食品,包括「未來肉碎煎蛋飯」和「新豬肉芝味焗意粉」,單項售價分別為45元與49元。大快活則提供「素肉碎豆腐紅米飯」,茶木.台式休閒餐廳則提供辣茄醬田園新豬肉手作麵,單盒售79元。

美國兩大植物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亦已打入香港市場。Beyond Meat未來漢堡扒可於Green Common分店購買或官網訂購,兩塊共重227克未來漢堡扒售79元。本港六間Green Common餐廳提供三款Beyond Burger,未來漢堡Delight單項售價為88元。

本報邀請三位市民試食大快活、翠華及茶木.台式休閒餐廳提供的植物肉菜餚,還有Green Common和Triple O's的植物人造肉漢堡。無肉不歡的史先生試吃完植物人造肉漢堡後稱,肉感比較乾,不太有牛肉味。肉感像被打碎了,再混合在一起,沒有「咬口」,「平時食牛肉漢堡咬落去好juicy,啲汁出晒嚟, 牛扒都有一定厚度,但呢個冇」。

「假嘢始終都係假嘢」

史先生續指,對試人造肉沒有興趣,「肉就係肉,其他嘢代替唔到」。他表示自己不是素食者,如果沒有太大誘因,不會去買這類人造肉產品,「就算市場上好多呢啲產品推出,我都唔會因為咁食多或者食少咗真嘅肉」。另一位試食者Jack表示,試吃速食店提供的人造肉碎飯以及肉醬意粉時,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吃到肉,「一嚟味道唔似肉,平時食真嘅肉醬意粉,肉碎會好清楚分辨到。呢個食落去,你搵唔到嗰塊肉」。

最後一位試食者Tracy則表示,速食店提供的人造肉碎飯以及肉醬意粉等,與平時的免治豬肉飯或意粉分別不大,因為醬汁比較多,又指「人造肉嘅產品都可以接受,唔會抗拒」。

雖然上述三位試食者不是素食者,不抗拒有本地茶餐或速食連鎖店提供植物人造肉的港式食品,認為有機會比較血肉與植物人造肉的味道。不過三人均表示,本地茶餐或速食連鎖店提供植物人造肉食品,不一定影響他們的飲食習慣。其中阿Jack表示,他願意嘗試人造肉產品,了解真假肉的對比,但僅限一次半次,「未去到地球上面嘅真肉消失晒,我都唔會去食人造肉。因為肉就係肉,人造肉唔係真嘅肉,假嘢始終都係假嘢」。

食客Jack:「未去到真肉消失晒,都唔會食人造肉。」

食客史先生:「平時食牛肉漢堡咬落去好juicy, 牛扒都有一定厚度,但呢個冇。」

食客Tracy:「人造肉嘅產品都可以接受,唔會抗拒。」

商機無限 獲李嘉誠投資

港人對飲食要求高,人造肉產品暫時未成氣候,但在美國則方興未艾。投行巴克萊預期,未來10年人造肉市場規模可達1,400億美元(約1.1萬億港元),佔全球肉品市場佔有率約10%,意味人造肉市場商機無限。Beyond Meat最新公佈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收入大幅增長了287%。該公司5月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至今累漲逾五倍。星級投資者陣容亦引起各界關注,如微軟創辦人蓋茨、麥當勞前行政總裁Don Thompson、荷李活男星里安納度迪卡比奧、還有美國矽谷著名風險投資公司凱鵬華盈(KPCB)等。

至於Beyond Meat主要對手、獲蓋茨與本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投資的Impossible Foods,漢堡王(Burger King)8月起在美國7,000多個門店使用其人造肉產品製作巨無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