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
過往在香港過中秋節,都會跟家人晚飯後到海濱公園賞月、玩燈籠。記得在台灣過的第一個中秋節,那個晚上我和孩子興致勃勃地提着燈籠,打算到外面的大草地一邊玩,一邊吃月餅賞月,誰不知大草地上一個人也沒有,四周也是黑漆漆的,孩子抬頭問我:「媽媽,為甚麼沒有人玩燈籠?」最後大家失望地回到家裏,然後再看到facebook上滿是香港朋友和家人聚在一起燒烤、玩燈籠的熱鬧照片,兩個孩子就直呼:「很想回去香港和朋友一起過中秋。」原來台灣人不會在中秋節玩燈籠,中秋節時每家每戶都會和親人朋友燒烤,他們只會在元宵節提燈籠。
不經不覺,今年是我們在台灣過的第三個中秋節,經過這些年來的努力,今年我們約了九個家庭,包括兩戶鄰居朋友,一起在門外燒烤,還順道替我家的孩子慶祝生日,這些幾乎都是孩子同學的家庭。我們剛來台灣的時候,一個朋友也不認識,每逢佳節,大家心底裏都有種說不出口的孤獨感覺,慢慢地,我們開始認識住在同一社區的鄰居,也幾乎每年都有從香港移民到台灣的新家庭進駐小社區,同鄉越來越多了。孩子們也有更多玩伴,老公也開始有更多朋友可以在飯後約在一起把酒談歡,最近我也約一班媽媽朋友一起上瑜伽班做運動。慢慢地,我們在這裏累積了更多生活上的親切感。
久違熟悉的熱鬧
朋友圈,有台灣的,也有香港的家庭朋友。有時候人在外地,身邊有朋友家庭的支援其實真的很重要,除了可以一起歡度佳節,有時也可互相照應。這陣子我們忙於打理新餐廳,朋友們就幫忙帶我們的孩子去游水、去主題樂園、幫忙接放學,甚至是煲老火湯給我們等等,讓我們可以專注工作,家庭間的互相支援,令我們很感動。
雖然我們一向都是很獨立的家庭,但剛移民到台灣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孤立無援的感覺,特別害怕孩子生病,或我們一家有甚麼意外時,不知道找誰可以幫忙?彷彿要重新建立起我們的生活圈和朋友圈,一路走來,真的有笑有淚。
在這中秋節的烤肉聚會,九個家庭約三十人就在我們家的門外燒烤,孩子們忙着踢足球、玩爆旋陀螺、吃甜品,忙個不停,我們也忙着烤肉,把酒談歡,大人和小孩也各自各精采。有一刻,我靜靜地站在人群外,看着我眼前熱鬧的朋友聚會,突然感覺我們不再孤單了,也重新感受到,這就是我們新建立起來的舒適圈。在這裏,原來我們有自己的家庭、朋友和事業,這份熟悉的感覺,久違了……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着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