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多年前Professor Branemark偶然在他其中一項目動物實驗手術中,把鈦金屬的螺絲,放在動物的骨頭上,隔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這些螺絲在骨頭裏面,好不容易才可以把它們拿出來。之後經過長時間的實驗,研究及改良後,證實了鈦金屬真的可以與骨頭癒合,後來便發表了骨整合(osseointegration)這個概念,廣泛應用於今天的種牙技術當中。在發現鈦金屬骨整合這個概念之前,原來也有很多人嘗試用不同的金屬植入人體,例如不銹鋼、純金、銀及鉑金等等,但臨床的成功率不高,不能被廣泛使用。
身體的免疫系統,就好像身體的警察一般,當有外間物料入侵身體時,即時反應會有兩種,第一是非特異性免疫反應,血液裏面的巨噬細胞會進行吞噬,產生異物反應。第二是後天性特異性的免疫反應,血液裏的T淋巴細胞(T lymphocyte)會認出特定的抗原,從而產生一連串的過敏反應。這樣引起的發炎反應,會令直接接觸植體的骨收縮,造成罅隙,從而有細菌滋生,讓植體鬆脫。鈦金屬之所以可以與其他很多金屬不同,可以應用於人體當中,原因是鈦金屬在接觸空氣時便會產生氧化層(二氧化鈦),這氧化層阻擋了鈦金屬內的離子排出,去接觸身體的組織及骨頭。因為免疫系統沒有偵測到這些抗原,所以便不會產生像過敏性反應般的生化效應。
現今種牙用的鈦金屬雖然不是純鈦,但也有大約98%純度。鈦要製作成為一個種牙用的植體,背後有非常繁複的後其加工及嚴格的質量監督,包括增強鈦金屬的堅硬程度及植體的表面處理、消毒及包裝等等。這些也都花了很多科學家的時間和心機作研究及改進,才可達到理想的臨床效果,令種牙可以像今天這樣的普及化。
撰文:香港口腔頜面外科學會會長劉思樂醫生
隔周三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