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可阻推加辣版23條

學者:可阻推加辣版23條

【本報訊】香港抗爭者寄望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以促成「攬炒」與中央博弈,有學者認為《法案》為美國對中方施壓提供新招數,對港聲譽的影響不但可能擾亂大灣區規劃,也或有助阻撓香港推出「加辣版23條」,而若確立對抗爭者的簽證保障,更或能促進其他國家仿效,間接對北京構成壓力。

「香港牌」成美方施壓新招

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榮譽講師袁彌昌指出,《法案》一方面要求國務卿提交《美港政策法》年度報告,向國會論證香港自治狀況,以檢視是否續予香港特殊地位待遇,另一方面又要求美國總統向國會提交被指涉及銅鑼灣書店等事件、打壓香港自由的制裁人員名單,這些人或被凍結在美資產或拒絕入境,認為可有中間落墨方案,增加美方對中國施壓選項。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也讓美國在中國議題有更大空間運用「香港牌」,因《法案》要求商務部每年向國會提交有關香港就敏感及軍民兩用技術出口管制情況、北京有否藉香港在大灣區的角色轉移相關技術到中國的報告。

袁彌昌表示,有關報告的評價或會影響香港國際地位聲譽,暫時仍然靠香港「走出去」的大灣區規劃或被打亂,《法案》也指明香港日後為《基本法》23條立法時,總統及國務卿須審視相關法律有否牴觸《中英聯合聲明》及國際人權法規,「佢個意思係想過一條加辣版23條,你(香港)諗都唔使諗」。

《法案》令中央頭痛之處也包括免去因參與2014年社會運動或其他人權抗爭而被拘控或判囚人士,在申請美國簽證時的限制,相信涵蓋範圍會延伸至反修例抗爭者,有望外國仿效。

但袁也指港人不應對《法案》期望過高,因「攬炒」前提是假設香港獨立關稅區對中國具重要性,「中央短期內都搵唔到替代品,但唔好完全乜可能性都抹殺」。
■記者梁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