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投資市場仍是淡友主導,風險資產月初至今的升勢只是下行趨勢中的一次調整,而非逆轉向好的訊號。壓根兒的風險不外乎大家琅琅上口的因素,如國際貿易糾紛(不單是中美,還有日韓、歐美、日美等)、英國脫歐,甚至環球經濟衰退都不大可能年內解決,那又如何把本次的升勢為之逆轉?除了質化,今天希望用量化的方式去反映反彈的原因和短期內股市的走勢。
首先是美國國債孳息曲線,年中市場常炒作孳息倒掛暗示未來12個月內美國將出現衰退,但筆者已多次強調不是單一次出現便等同衰退,在過去40年的數據中反映,倒掛須持續出現三個月以上才能解讀為衰退的暗示,加上在多年來的量寬後,曲線的溢價已被蠶蝕,被壓平的曲線比歷史數據上更容易出現倒掛。君不見今天美國的經濟數據在成熟市場中已是最強了,雖未完全達標但又不至於衰退吧!因此,參考兩年與十年孳息差,8月27日起由負0.05%,今天已明顯反彈至0.1%,曲線的斜度上升反映之前過份炒作衰退的資金大量由債市流出,並部份流入股市,但斜度有可能在本月和10月議息後再次趨向平坦,資金便會再次由股市轉入債市。
另外,十年國債孳息由9月3日的1.4573%已升至1.9%以上,除了因跟隨曲線上升外,亦反映了年底前環球對美國減息的次數由3次下調至2次,參考歷史上聯邦目標利率和十年美國孳息走勢有一定的關係,現水平為2.25%,如減3次、每次0.25%,即目標利率將下調至1.5%,年內最低為約1.46%可見一斑;因此,預期十年孳息將有可能在1.75%至2%之間徘徊,直到聯儲局更清楚表達利率走勢,同時亦是早前炒作減息的資金,由債市流入股市的足迹。但年底前仍有減息空間,因此該反彈料是短暫的。
最後是股息與債息的比較,投資級別債券中,負利率債券已超過16萬億,即約26%,刺激環球資金「尋息」活動。當早前環球股市大幅調整時,個別高質素藍籌股所派的股息比同一企業的債息為高,雖當中包括風險溢債在內,但如以長線投資的角度相信該企業不會違約,部份資金(尤其大幅負息的歐資)轉投股市也不足為奇。
後市會如何?首先下一風險最有可能在10月中,因中國國慶前料有更多刺激政策出台,有利環球股市,但興奮過後總是調整之時;中美貿易談判在10月初,料不會有太多共識,繼續談判已是最好的預期,如有任何閃失都會令市場「失望」;加上10月底是脫歐的死線,這場豪賭直到今天仍有懸念;最後想問問,如諸君在8月中低位買入後、升至10月中,配合考慮以上因素,你會否先行套利嗎?
共勉之。
星展香港零售銀行業務及財富管理
高級投資策略師 李振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