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員工撐攬炒

零售業員工撐攬炒

【本報訊】逆權運動已歷時3個月,訪港旅客大減。零售業首當其衝,重災區鐘錶、藥房及服裝面對不同挑戰,但有受訪前線售貨員表示,「今日只不過賺少咗佣金,但我哋想要嘅其實更重要」、「我哋唔會割席,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如果我們將毀滅,你也將與我們同歸於盡)。

從事鐘錶業的Tommy(化名)稱,8月錶舖收入少近七成。

鐘錶及服裝店生意跌

本報於8月底到內地團必到的金紫荊廣場,3小時內只有零星旅客及一團內地客,人數不足100人次,場面冷清。而本月首10天日均僅15內地團訪港、按年大跌九成。

於觀塘區從事鐘錶業的Tommy(化名)透露,其錶舖只有三成客源是內地客,但近日事件令市民消費意欲大減,8月公司收入少近七成。但比起擔心自己飯碗,Tommy更擔心香港,「對比以前收入當然大減,但又未死得,大家一齊捱過去囉」。他表明,認同坊間的「攬炒論」,「我哋作為本土香港人,你要炒嘅,不如我哋攬住一齊炒,我哋唔會割席。」

從事銷售達14年的Ben(化名),現職銅鑼灣某商場的鐘錶店。他指店內90%客源是內地人,內地客自去年底開始減少,只是過去兩個月更為明顯,「上年8月舖頭做到300萬元,啱啱8月唔夠50萬元,都係出緊老底(底薪)。」

不過,他提到示威以外,貿易戰對生意的影響更大,「之前每百港元兌80多元,等於有近20%折扣,最近跌至91元水平,折扣不足10%,佢哋覺得唔抵買。」

某運動品牌售貨員的Boy(化名)指,營業額下跌對公司有影響,但對他無影響,「我又唔會減人工嘅,不過都見到有削減人手,兼職唔使上班,一更由8人減到大約4至5人。」
記者:余曉芸